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周琦是个公众人物,所以不能用普通民众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成绩,特别是在有一个叫做姚明的前辈已经刷新中国篮球历史的前提出现以后。而在球迷眼里,毕竟以旁观者的角度见惯大场面,在没有代入经历思考并怀着巨大期待的情况下去看待这位年轻人,也总感觉非常不舒服。但不管怎么说,作为正常社会生存的正常人,周琦打篮球其实是在实践梦想,争取把光辉岁月留在休斯敦火箭这个伟大使命所接受的挑战程度远超他现拥有的资本。 职业联盟只谈利益,没有本事就得走人,连忠诚和功劳都没用,这是现实。但NBA不仅仅是职业联盟,还是一种影响世界的综合文化,所展现的内涵远超体育本身。这也是球迷看球的状态,情怀始终占据很大一部分,赢球蜜只能做观众。同样,球员虽然清楚联盟规矩,但他们不仅仅把打篮球当成工作,还是体现竞争的事业和寄托价值的梦想。周琦,也不例外。 周琦是个球二代,父母均当过篮球运动员,娘胎里带出来的天赋,以及训练条件。果然,在周琦对篮球产生兴趣以后,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升级:6岁半就开始专业训练,9岁进入体校并参加正式比赛,16岁就在国际赛场同龄层次内大杀四方。周琦是从分卫练起的,所以骨骼里保持着二号位的基因,突破和运球这些技能都很出色,这让他在担任中锋时拥有更全面的发挥,并只要球在手就会具备相当的策应能力。 周琦这样的人生已经很成功,但成功是没有上限的,而且对比行业领先水平,连最低标准都达不到。他当时只是个孩子,数据能够体现的东西没有那么多,虽然那个趋势让美国选秀网站也感到惊叹。不过,状态培养出来的自信却真实存在,周琦从中感受到的力量无比巨大,那是支撑他发展的动力。借此,周琦不断利用优势,完善篮球形象,从中体验到定义人生使命的积极快感,他的梦想早已拥有实现的开始。 后来,关于周琦的新闻越来越多,中国体育媒体基本上都不遗余力地赋予这个年轻人“未来”的标签,关于“周琦的好话说不够”这样的标题很常见。尽管周琦在CBA没有做到如前辈那样统治联盟,但他身上所具备的赛场效应完全无法掩盖。中国人,非常愿意相信,周琦能够成为下一个易建联,最好可以更出色。周琦同样有这个意愿,2016年6月24日,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主角终于把名字带到伟大的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正式成为一名新秀。 可惜,仅仅次轮总排第43顺位。休斯敦火箭,老朋友,选中周琦还被猜测是不是打友情牌和看中中国市场因素。无论如何,周琦总算为中国篮球历史开启一段新征程。但事实的走势远没有那么顺利,新疆俱乐部的现实考虑和个人身体素质对NBA的即时适应程度,火箭队的打算,甚至可能还包括经纪人团队的失误,都造成周琦无法在选秀后登陆美国联盟。 不过周琦对梦想的信仰超乎寻,他像一个孩子渴望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又好比表白成功却被父母扼杀爱情的痴心汉,不顾舆论谴责和外界看衰,只身奔赴大洋彼岸,提前却不被认可地非官方踏上丰田中心现场,训练、参观,以及低调地感受空无一人的主队氛围。当然,最后,周琦还是不得不一脸沮丧地回到中国,继续呆在新疆队,直到赛季结束。中途,莫雷给出信号,总决赛后来我火。周琦这次没有辜负莫雷的邀约,横扫昔日霸主广东男篮,在易建联手中抢来沉甸甸的CBA总冠军,随后终于正式成为休斯敦火箭的一员。 当然,新篇章是大挑战。周琦不是大热新秀,在讲究七人轮换的德安东尼教练手下机会寥寥,鲜有常规轮换,而垃圾时间上场基本没有表现,因此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刷经验。这样的过程,是必然的,想必周琦应该早有预料。可梦想就是这样,没有道理,却充满诱惑,更何况往往现实比小说更神奇,即便周琦看起来没有任何获得上帝眷顾施展奇迹的资本。 大梦我不说“周琦加油”,那样即使真诚也显得太空洞。我会一直关注周琦,直到他成功,或者直到他终于没有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