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不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新恒结衣

据说伟大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过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有道理,美是客观事物在个体意识诠释下的一种情感释放,而且好些都没有个世俗的标准,有些理解虽然正确但不被接受,于是需要超出寻常的经验,这就是所谓的“发现美的眼睛”。

美的意义在于提供积极的体验,不在于被所有人完全理解,而是为让向往者从中获取深刻的探索回报。这就是美二次诞生的过程,个体因为愿意接受美的定义,才会刻苦自己以获得表面以外的美感。所以美是无法抹杀的,即使没有过多真切地呈现出来,也丝毫不会影响其存在的价值。

不过有些情况却非常违和——抗拒美。眼前明明存在着明显清晰的美好,然而却被部分人匪夷所思地排除,冲动性质地嫌弃,并且会因此衍生出强烈的优越感。在这个群体的假设里,美似乎成为政治正确的执行标准和限定理由,任何不属于他们理解范围的事物,即便再怎么属性积极也只能被单方面宣布不合理。他们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吗?

三表龙门阵有一篇文章,《再「丧」你就废了》,批判的是当时流传的一个概念,“丧文化”,而提倡“燃”的激情生活,还没有“断梦”的年轻人精神里应该给“燃”留点位置。看罢文章,我却想到另一个话题——“有些人就喜欢硬生生从燃里找出丧来”。这就是美和眼睛的关系,比起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大量拒绝美的眼睛更加令人绝望。

这就是世界的常态,很多美是被公认的通俗易懂,即便没有用心体会也可以体验到从中释放的乐趣。拒绝的人大抵内心是明白的,可是他们不愿意承认,强行遮住眼睛,从而企图通过荒唐的过程来验证一个非真实结果,从而对美好进行抹黑。毕竟发现美虽然也靠情绪和感觉,但最重要还有知识、涵养和素质。对美的研究和追随代表着对生活的求知,一双眼睛首先必须稳定下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这样也能遇见更多前所未有的意外惊喜。

现实中的极端毕竟只在少数,我们中也不太会产生这样的人士,不过每个人性格中或许都附带有抗拒美的因子。天然存在的美另当别论,那些属于不需要眼睛也能发现的存在。接下来的讨论,需要发现的美往往是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人必须经历一系列反惯性的改造才能接触到其核心承载。但个体心理的本能总会趋向于停留在舒适区上,即便有额外的动力加持也仍然不会轻易产生实际效果,从而导致我们对发现美做出有悖于初衷和理想的想法和行为。

虽然,凭借着最原始的驱动,我们不至于一无所获,尝试的过程会带来效应上的变化,因此造成潜在能量的提升。这也算学习,所以我们对美的鉴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即便没有发生质上的变化,也会从感觉到见识得到提升。但我们同时会遭遇各种客观以及由此引出的主观问题而忽略对美的合理认知,发现美于是变得极其困难,那双眼睛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保持反对自己意见的习惯是重要的。只有率先拒绝拒绝美的心理,才能发现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世界的美,从来都需要我们先理解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