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庐·文化‖杨仁恺:古代绘画史上的一桩公案 ——对两卷传世《江山无尽图》的辨析

 艺术馆家 2020-08-15

古代绘画史上的一桩公案

对两卷传世《江山无尽图》的辨析


 

容庚教授(1894——1983)花3000大洋购得明朝浙派主将戴进早岁所作山水长卷,为容氏生平购藏出价最高之书画。容氏生前,已将此件及其他书画捐赠广州美术馆。容氏购得此山水长卷后,鉴定界咸认为此为伪迹。本刊学术顾问谢稚柳先生当时亦认为非真迹。1986年广州美术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明清绘画”展览,展出此件亦标为“明人”。1988年冬,本刊几位顾问启功、谢稚柳、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诸位,在广州美术馆重观此山水长卷,经反复研究,一致认定此为戴进真迹,予以“平反”。谢稚柳先生并郑重表示,早年看错了,现要修正。辽宁省博物馆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就其馆藏原题夏珪《江山无尽图》与容氏旧藏戴进此件比较研究,撰成本文,值得一读。(香港《名家翰墨》编辑部按语)

宋 夏珪 《雪溪放牧图页》

(一)问题的提出

辽宁博物馆藏原题为夏珪的《江山无尽图》,绢本、设色高头长卷,原具名款,有擦洗痕迹。此卷原藏北京清故宫,经溥仪盗出,由天津转归长春伪宫,“八·一五”散出,见《佚目》与《石渠宝岌》著录,乾隆己酉(五十四年)孟冬题诗画上,有“焦墨谁臻禹玉班”句按禹玉为夏珪之号,肯定为夏氏所作,其臣工亦同声附和之。

广州美术馆藏有主题内容和辽宁博物馆的《江山无尽图》完全一致之纸本、设色高头长卷,画后具“戴进画”行书名款,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受到广大观众瞩目,并编入图录,当作为明人作品。

此两卷材质不同,而主题相同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彼此的作者各有不同的说法,于是问题已经存在,此桩公案,从鉴赏方面有待于作出回答。

 

明 戴进 《山水轴》

   (二)谁是两图的作者

先就被认为是夏氏的一卷观之。卷中景物不同一般,形势雄强,有一股江天浩渺之气,扑面而来。此种艺术效果,当然与作品本身的构图、技法诸因素分不开的。按夏氏喜作长卷,公认为真迹的《十二景山水图》(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烟岫林居图》、《遥岑烟霭图》、《梧竹溪堂图》亦是夏氏真品,皆具名款。还有《松云客话图》,虽无名款,却是夏氏手笔,合湾故宫所藏之《溪山清远图》,亦无名款,确是一卷水平极高的作品,一般对之有不同的几种看法;有人肯定为夏氏之代表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不否认为接近夏氏流派的作品。凡是名家,作

品风貌前后变化,早中晚也有差别。我同意《溪山清远图》应是夏氏真迹。

据以上所列夏氏诸作与此卷比较,中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惟山石、峰峦皱染却与马远作品靠近,也就是说《江山无尽图》中既有夏珪又有马远的路数,说明它并非夏氏真迹,而是晚于马、夏的作品。作者为谁?原作上本来有名款,后被擦去,乾隆弘历定为夏氏,认定起来颇有困难。

再就标为明人山水一卷观之,全卷出自《江山无尽图》,惟妙惟肖,当是对临精品。尽管绢素与纸本材质各异,而构图、树石、桥梁、舟揖、峰峦、人物等,一草一木,如出一辙,丝毫不爽。卷后有戴进行书名款,与平时所见多少有些出入,故迄今未被许多专家承认。1988年冬,我与谢稚柳、启功、刘九庵、傅熹年诸先生在广州市美术馆观睹原件,以为名款书写自然流利,毫无做作痕迹,因而一致肯定其为戴氏真迹。多年疑案,总算澄清,重见天日。

戴氏乃明初传马、夏衣钵之高手,从所临幕技巧而言,应是其早年用力之作,有下真迹一等之妙。晚年自成家数,不可能下此功夫,由此推知其名款之所以不同于后期者,正与客观实际符合。

(三)谁临摹谁

当认定戴氏之作以后,不能不使人发出一番反思;即戴氏为大家手笔,被弘历题为夏氏之卷,既然其为真迹,何以原名款有擦洗之迹,它是否为戴氏另一件临本?历史上此类事情所见不鲜,值得注意。如此说来,两卷之外应有第三卷流传在元明之间。黄子久《富春山居图》和《溪山雨意画》卷,明摹本流传于世,清人仅王翚就有临本三四卷之多。

不好断然否定没有第三卷存在过,可它早已失传。不过,只可作为可能性的推理而存在,关键则在绢本一卷的本身,作品具备的风貌有明显的时代性,它是由许多客观因素而结合起来形成的。尽管作者不能确指,而时代气息却可论断。从绢本卷考察,应是宋元之际综合马、夏风格的佳构。时代前后判然,则戴氏出自此本当无可怀疑,所谓“谁临摹谁”的问题不辩自明。

(四)进一步的探索

不妨多事,试图探索一下绢本卷究为何人手笔。这个问题既有边际又没有边际。有边际的是夏、马流派代有传人,如夏硅子森、马远子麟以及朱惟德、黄益、朴庵诸家都可作为探索的对象。上海博物馆藏《雪景山水图》小卷,上有杨皇后题诗,传为马远作,我则认为极似夏珪;《烟江欲雨图》散页,亦似夏氏,却下角有“朴庵”名款;弗利尔博物馆无款《山水图》立轴和波士顿市立博物馆所藏《楼观山水图》团扇,均近夏珪流派,这些知名和无名画家都有可能制作出《江山无尽图》高头大卷,请留意此处指的是可能性。

众所周知,南宋晚期画院作山水多以马、夏为尚,以至于流为模式,形成颓风,此所以钱选、赵孟頫要改弦更张之由来,实乃时代使然。即使元初有所交叉,不等于南宋院体山水流风余韵马上断绝。元人孙君泽诸家,仍以马、夏为宗师,从所作《楼阁山水图》和《刘阮天台图》两件作品观之(原藏日本静嘉堂),学马、夏确有一定水平;不过就笔墨、构图、气势韵味而论,尚有未逮。如认《江山无尽图》出自此人之手,似未必有此可能性。

总之,简略地作此一番追索,虽然未能得出更令人为之信服的论点,无妨顺藤摸瓜,不至毫无用处,希冀专家们从这里引申出更加有学术价值的论点,则不胜翘企之至!

1989年8月14日


-------杨仁恺------

  

  杨仁恺(1915年10月1日——2008年1月31日),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相关章节: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一)

云庐·文化‖杨仁恺——关于《唐宋元集绘》几个问题的探讨

云庐·九友‖张继刚:诗韵九首

云庐·研究‖避难与行踪(石涛的心性与笔墨研究)

云庐·文化‖杨仁恺——对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的评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