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蓝游记

 那蓝心语 2020-08-15
水清见月巫娜 - 七弦清音
水清见月巫娜 - 七弦清音

那蓝—--专辑 


夜间出行

今天的远行,我特意选择了夜间的飞机,因为两年前去营口是白天。白天空中的风景我还记得,一样的出行,就想看看空中的夜色,想知道星空会不会离我更近些。

      那次拍到的白云,在飞机下方,像冬季里未化完的雪,只是这一堆堆,一片片的白雪,更加的轻盈,更加的柔和,甚至有流动的感觉。天空蓝而透明,貌似奔腾的江河。

    晚22:00飞机准时起飞,虽然手机又被调成飞行模式,并不妨碍我用相机中的录像功能。

    对准窗外,才发现星空还是那么遥远,而地面的方向,却闪烁着无数星座。真怀疑天空的星星都逃出了银河,洒落在人间做了万家灯火。重新连成不同星座,灿烂辉煌,五光十色,让人不由得感叹这人工的连接。

      隐约看见,白云仍在飞机下面像未化的白雪,一片一片,一堆一堆,连绵不绝。只可惜夜空太暗,手机无法扑捉,而且起飞40分钟后,机舱中灯一直亮着,只好让这未化的雪在眼前流过。

     飞机飞得越高,越看不到外面的夜。

     夜深了,我不自觉的入了梦乡,唯听见隆隆声在耳边划过.

那蓝游记

夜的抵达

凌晨,抵达一座盼望已久的城市。

机场,熙攘的人流,街道,灯光……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我觉得时间突然快了半拍。

    周边是黑色,想起有人说过“诗人只在夜晚出没”。我并非刻意说自己像个诗人,只是时间的折叠,我刚好在这里遇到夜。

       机场大巴载我到齿轮路,便自顾自的驶向夜的深处。而这一站,竟然只有我一个人下车,路上没有行人,并不宽阔的街道里像伸出无数的手,在继续抹黑这夜色,仿佛有什么东西飞过,一直向夜空奔去。

我在这陌生的路旁,默默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冷了,掏出背包里准备好的风衣匆匆给自己套上,尽管这是夏夜,冰城的凌晨之夜。

   刚打开手机微信,准备呼叫快车,便看见来的方向有出租车的灯光闪烁。

     跟司机师傅说我要入住的汉庭酒店。

     他笑着告诉我:“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你还要打车,真是浪费!”

       简单几句话,突然觉得这个城市如此亲切,连他的语调都似曾听过 ,我在心里问自己,这就是所说的乡音吗?

我们北方人就是真诚,一点没错……

     敲开宾馆的门,把半块月亮和星星一并关在门外,便有种到家的感觉。

打捞童年


      清晨,踏着7.1的第一缕阳光,给毕业后留在冰城的弟弟送去他急需的证明材料。因为时间迫切,怕快递时效不保,所以我突然间决定了这次远行。

    网站浏览,机场,车站咨询……一切都预算的刚刚好。

    事情顺利通过,我如释重负般。

走在阳光明媚的街上,看着蔚蓝的天空,轻柔的云朵,摩天的楼宇……连空气都清新得让人愉悦。

    这里距童年生活过的乡镇已经不远,儿时的许多情节牵着又我踏上了前行的列车。

      看着车窗外飘过的朵朵白云,感觉是我童年的画作,或者,那时画上的白云,就是这几朵。天空格外的蓝,蓝得像蜡笔涂过,感觉连这里的空气都似曾相识。


     听着亲切的乡音,看车窗外那不断向后褪去的满眼绿色,不由得想起一些童年情节。

   绿荫下,老师曾帮我扎起散乱的发辫。温柔的手指从头上滑过,似微风轻拂,老师的微笑就在眼前,如恬静的康乃馨花束。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摇曳。

    绿草地上,那个邻家的男孩掷出了纸飞机,我跑过去的瞬间,不小心摔倒在地,他奔过来拉起我着地的手,认真的用嘴吹着“仙气”,还说以后要保护我。

   一眼望不到边的树林里,三五个小伙伴,一起摘花,采野果,比赛谁采的多,边采边嬉戏。有时淘气,摘下大把半熟的麦穗,找来干草,点火烧烤麦子。烧好的麦香惹得那个馋猫似的男孩直咽唾液。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地里,我们捉迷藏,紧挨着的柳树林也撒下我们奔跑的足迹。无需看到人影,只要发现哪里葵花点头,哪里柳枝摇动,抓到一个准没问题。

柳树林里,有一处

清泉,即使夏日,也有冰层被树叶覆盖隐匿。小伙伴带来锤子,螺丝刀等工具,预谋采撷冰块。

       跑的累了,渴了,刚好寻过来,敲打下一块块碎冰,放在嘴里,像吃冰棍一样有滋有味。

        大片的杨树林里,有一种被称作“菇娘”的野果,有红, 有黄,有紫,最多的是绿色,小伙伴们常常为了它在树林里,在草坡上四处寻找,四处撒野。

        四个小时的车程,在满眼的绿色里穿过,一路回想往事,竟然错过了下车站点!幸好刚错过不远。我被放置在正中午的绿荫道旁,背包往回走,只要走上前面的长坡。

     只是太阳直射,竟忘记了北方的太阳也一样的热烈,正有些愁呢!听到有车从身后驶来,我不自觉的挥了挥手,也许就是想试试,卡车司机师傅毫不犹豫的停下了,好像就是为了接我。

      他整理了座位,让我上了车,听我问询,他跟我讲了那里一些新的现象,以及最近又有什么新的政策。还告诉我我住的那个村子里谁谁出了国……只是我不认识,也不曾记得。

     村口我下了车,却不知要去哪个角落,记忆中的家,只在位置上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房屋,院落,村边的小河,都被楼房,街道取代了。我想到一个词“穿越”,我在怀疑我是穿越回来的吗?这个曾经的乐园,竟如此的陌生,找不到一点记忆中的线索。

      很想敲开某一家的门,进去看看,可还是犹豫了。我问什么呢!又要找谁啊!只好背着背包从村中穿过,一边寻找,一边感觉。也许,很多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想拍几张照片算是留念,手机对准的角度却怎么都不合适,找不到我要的感觉。

     这时,有两个小孩从身边跑过。仿佛听到我和小伙伴们笑声响彻在村边弯弯的小河。

     我悄悄的走了,像不曾来过。 经历岁月的变迁,我寻找到的只有绿色,绿得满山遍野。

     田野里的蒿草我依旧认得,蒿草的枝,叶,都是那样的熟悉,它们连同那墨绿扔在这片沃土恣意地生长着……


/冰 城 游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故乡的云彩……
        我悄无声息的走出童年的故乡,踏上返回的列车。

       按计划,7月1日晚20:36分,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赶回了冰城哈尔滨。住进在路上就从携程预订的汉庭酒店。
      房间是五楼的520室,虽然我并没介意,还是觉得是个很幸运的房间号。
     房间的大窗正对着中央大街,从里面可以看到街上的夜景,华灯四射的哈尔滨中心,夜色撩人。
      


      次日清晨(就是7月2号),5点多一点,我便从酒店出了门,一直向北走去。

      来到中央大街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一座的高大建筑,这里的复古建筑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自己的光辉,看起来反而更加的瑰丽,庄重。一座一座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颜色,以白色为主。

    走到中央大街的第七道街角,看到了一家“马迭尔”冰棍店,马迭尔是搜索哈尔滨美食时,推荐的首选(再就是锅包肉和烤红肠),非常的出名。本就喜欢吃冰棍的我,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支,一支原味,一只香草。看着手中的冰棍,想起小时候吃冰棍的情景。

     虽然只是早上6点多一点,太阳已经很晒了,凉凉的冰棍吃下去,感觉凉爽极了,满口的奶香味,加浓了我愉悦的心情。

       继续前行,看到一条商业街,这条街上很多欧式风格的建筑物,方方正正的造型,上面的图案特别的漂亮,屋顶造型也非常妙。感觉到文艺复兴的气息,也感受到一丝丝浪漫的味道。


        中央大街一路向北走到尽头,便是哈尔滨的地标建筑,抗洪纪念塔。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

      防洪纪念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在这里是一定要拍照留念的,听当地人说,来哈尔滨不来这里等于没来。

      拍完照按来路走过去,右手边是斯大林公园标志巨石,上面刻着“斯大林公园”五个红色大字。

      斯大林公园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属于道里区,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建于1953年,原名"江畔公园",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战胜两次特大洪水而建立的。全长1750米,是顺堤傍水建成的带状形开放式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公园以防洪纪念塔为中心,以仿造俄罗斯古典式建筑风格和遍布全园的“五色草花坛”,以及分布在绿地之间的“天鹅展翅”、“三少年”、“起步”、“跳水”、“舞剑”等十六组艺术雕塑而驰名海内外。



       继续从来的方向往右走,就到了松花江大桥。

      它是松花江上最早的铁路大桥,也是哈尔滨的第一座跨江桥梁,它位于哈尔滨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东侧,滨州线2.783公里处。同时也是哈市道里、道外两区的分界桥。

    这里并列有两座桥,靠西的仍是火车线,东边的已经改成步行玻璃栈桥。很多的骑行者和行人从这里前往对面的太阳岛和俄罗斯小镇。

 

         走过送花江大桥,向左侧行不久就到了著名的太阳岛风景区。
     全岛碧水环抱,水光潋滟,花木葱茏,幽雅静谧,野趣浓郁。太阳湖中,荷花艳丽,灿若云霞;四周白沙细浪,岛上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杨、柳、榆、椴及丁香、玫瑰,30万株乔木灌木,万木争荣、浓荫匝地。
    岛上有水阁云天、仙鹤群、母子鹿、长堤垂柳等20余个风景点,游览区内建有太阳山、太阳湖、荷花湖、姊妹桥、亭桥、白玉桥、上坞桥、水阁云天、儿童乐园、丁香园、花卉园、太阳岛志石、锦江长廊、沿江风景线等数十处特色景观,构成了山湖相映、清泉飞瀑、亭桥映柳、荷香鱼跃的美丽景色,给人们增添了无限遐思。


     圣·索菲亚教堂在中央大街东侧的透笼街,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是哈尔滨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

     我是从中央大街转回来去的。

    一看到,心中瞬间涌现出了一股说不出的感觉。走近教堂,可以看到上面那个洋葱头式的建筑,就像是原来电视台放的动画开场的城堡一样。

     它于1932年竣工。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砖木结构的大教堂。它深受拜占庭建筑艺术影响,有着俄罗斯式的穹顶。罗马风格的拱券高窗,以及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有机组合。特别是1997年的修整,使索菲亚教堂成为哈尔滨建筑艺术风景中一个亮点。这里鸽群如云,音乐如水,漫步在索菲亚广场上,颇有心旷神怡之感。

       来哈尔滨,当然要游景点,遗憾的是我此次过来正值疫情期间,周边景点都未开放。

       比如,周边有伏加尔庄园,依阿什河而建,俄式建筑园林。

     普罗旺斯庄园,据说里面的花海与玩偶,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每一个pose都会被记录成唯美瞬间。在这里可以体验做热气球,动力三角翼等。

      再就是 中国亭园,它是国内同类主题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以亭为主,有陶然亭,荷风四面挺,廊,榭,阁穿插其间。

     值得一提的还有 关东古巷,据说那里的建筑就可以让人想起那些闯关东的古老岁月。



   

        到一个城市,就要了解它的文化, 而城市建筑就直观的表达着那里的历史人文 ,我觉得到一个城市或者说地方,了解了人文历史,这个城就留在了心里,它的特色和与众不同就会在心里闪光。
      哈尔滨的风景名胜我没有全部游览,但是它独特的风格已经刻在我心底。听说来哈尔滨最好季节是冬季和夏季,那么下次来临,我想我一定会选择冬天.
领略那里世界文明的冰雪大世界。
      那是我另一个待圆的梦,白色的梦境……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