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金庸一逝世,武侠作为小说题材可以说失去最后估计也是唯一的倚仗,尽管查老先生已经封笔多年。

武侠小说风靡一时,作用是承上启下,在上个世纪扩展古本让中华传统文化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同时凭此基础激活“娱乐至死”(非贬义)的大众新消费方式即精神需求——相关金庸武侠的意义,太多,市场上随便一篇极品都得平铺无数光环,这里因本人才疏学浅点到为止。

事实就是,没有金庸,武侠不会是今天的模样,即便其余全部大家们仍然精致。金庸厉害到另一个次元,他无意定义武侠,却成为该类造物主。老人家已经不止一次强调,别将其视为武侠小说家对待,他要当外交官,从政,也是商业意识一流的集团创始人,格局非常广阔。然而文学革命的真相注定,金庸大部分时间里最具存在感的形象属于:武侠小说大师。

所以,开头要重来:即便金庸逝世,他的江湖依旧永恒,代表武侠。金庸已经不做一哥好多年,没写嘛,然而仅留下的15部作品(其实更少,像《越女剑》、《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三部很少被改编,《连城诀》和《侠客行》等版本也不多)就足够称霸天下,占领全世界。这些名著是经典,一直会流传,和作者生死无关,是真正的“万岁”,而反过来会让“金庸”这个品牌永远存在。

难能可贵的是,金庸几乎是被赶着日更,为了维持公司生计开启大腿模式,手速相当于现在网络写手,但质量却不可思议又情理之中地高,连修改也只是细节和漏洞的小问题,至于底蕴、价值和结构等超越时代的文化属性从开始就正式确定。当然有原因,最表面之一是:多啃好书。查良镛可是出身书香门第(随便拿个亲属出来都是名人:徐志摩、钱学森、琼瑶、蒋百里),并且作为“神奇职业”图书管理员的一份子,学问根源于此(我听过后,有时求职会试试搜索,但看着招聘网满屏才一个十几天前才更新过需要专业文凭的岗位,还是作罢)。

我喜欢说,“这人我都没听过,怎么算明星呢”。听着以为本人高傲,但话的意思是如果连“大部分信息绝缘体”也不知道,说明目标对象距离老少皆知的那种出名还远。金庸却不是,他的地位崇拜,匹配过“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的社会现象,根本不夸张。金庸武侠好看在于金庸武侠好看,可以从才华、深度和内涵等几万个方面阐述原理,但综合起来以及非常明显的结果是:极致视觉体验。

金庸逝世,不该只是一场蹭热点的狂欢。大众健忘,即便经典武侠永恒。怀念的最好方式永远是接触,在已经无法朝觐巨匠金庸的情况下,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阅读最好能收藏全部原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