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厌上班干嘛还撑着?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这里先来一段伟大革命领袖窃·格瓦拉的名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虽然大众都当笑话看,但内心小宇宙深处在寂寞时在抛开其他要素比如赚钱涉及以后基本会认可为真相。打工其实相当压抑自由,不仅受限规矩,还大范围牺牲时间换取少量资本,利益永远最小化。所以,把爱好变成工作(或梦想成现实)是非常毁灭生活的一项举动,因为自然惯性会无限吞噬来之不易的激情。

另一方面,上班却是普通人进步的阶梯。首先在本事圈定下我们只好如此,区别在于岗位的不同选择会缩小不幸福代入,而交际圈的扩展和精确又营造出生活全新的友好氛围。以及,个体需要安全感,钱则是最好载体,上班有工资哪怕相对太低,无法使用来升华生活,却能保障基本物质需求并由此定义精神。安全感还能解读为本事被认可,我们向资本家提供的优势尽管非最在意特性,但仍然意味着才华,能获得福利就是值得骄傲的事迹。

科学上好处不会弱过坏处,于是我们就要上班。上班还有办法挤出理想假设的一部分,个体基因中蕴含有事业元素,能把握就会产生动力。起初相关事业的内容不会太丰富,这是个过程应该从投入到觉悟接着转型思维,向外体现为岗位和责任的增加,更高级还有股份,以及跳跃到全新维度的当老板,最终确定心理认知程度。这样上班才有意思,境界不同,世界就截然相反。

那样太远,大多时候,上班还是无聊乏味。办公室政治估计要几个戏太多的人凑一块才给剧本,但各怀鬼胎激活基因自私总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尽管普遍同事关系玻璃到如果离职唯一联系方式只剩记忆,但接触时还是能碰撞出火花,情商还行就工作和谐。这不是问题。上班的最强阻力主要在本能。

人性的弱点包括高估自身可输出能量值,虽不大接受不劳而获的惰性侵犯,但对事半功倍的追求还是符合大众审美。无论如何,常识是不可颠覆的,本事该对应收获。上班具体到现实工作,到底是亏待还是包容我们,这事说不清楚。想拒绝被安排最好的方式就是基础得到填充后寻找有条件下尽量适合发展和满足需求的事情干,当然这更多在理论上。

回归现实,上班的价值还是活着。错觉自身释放效应和真实可接触的生活修饰品和任务型事件激活机制诱因,都在诉说着上班都能干什么。显然,有些工作的趣味根本乏善可陈,但依旧被我们撑下去,靠谱的最下限是区区几千块可收入。但生活的目标就在于此,虽然悲哀的本质无法动弹,然而还有积极趋势摆出来,作为恶性循环中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讨厌上班而无法拒绝说明我们活在底层。这个态度有两极,差在控制欲望过度脆弱,好处有存在变化的灵感。当然,仅会说观点是不足够甚至有害的,如何从动荡情景中亲自动手创造出一点干货,是比较大的学问。这非常难深入参与,毕竟我们都太容易随波逐流,但好歹有个机会。同时,接受上班要有智慧,争取平衡不靠谱和正能量,才算合理。

社会总归缺乏友好,但我们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