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敬畏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有时听大人物们公开讲话比如说采访是一件非常愉悦耳朵和心理的事情,因为这里的他们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充满人文艺术美,谦虚中带着自信,提供着道理又完全压制优越感,接受起来十分方便。本质上,大人物肯定有资本定义成功和提供规则,不过基于某项因素,他们没有这样做。是什么呢?敬畏。

敬畏,特别是敬畏不可控真理,是人应该遵守的规则。遵守不仅在于保障现有平衡,更能创造高于假设的动态。敬畏使人谨慎,消除危险的盲目,促进个体尽量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执行计划。敬畏可以没有具体对象,自然本身无形,意识载体于现实呈现又范围太广泛,无法被完全囊括。但仅凭一个概念,“敬畏”,足够营造氛围。

可事实是,越是需要改革者越缺乏敬畏。敬畏的原理是拉长空间以提升格局从而稳定境界直到能接近下一层次,但无知却在背道而驰。因为无知,所以自大,目光短浅,同时把自己当上帝企图主导一切包括其他人的规划。只有敬畏能治疗愚昧,那是结合个体思维和外界变量的常规操作,持续输出判断,再正式升级成把握在手中的战略。敬畏说到底,是信仰和科学的综合反应。

不过敬畏并非等于迷信,对待成功学一样的只谈结果彻底忽略过程的人造神,当习俗还好,不能过度单一依赖,甚至奉为圭臬。虔诚是好事,让当事人永远存着希望,但仅此而已就太过荒唐,缺乏结合自身努力单纯寄希望的选择都是耍流氓。这点可以用敬畏来解读,现实会承认成功是要保障素材和达成机缘的,任何违反都会被视为无效。

哲学上的敬畏还能引申出不少知识,文化冲突、理性精神、道德标准和怀疑主义,等等。当然,相关书籍更是汗牛充栋。读起来更容易理解敬畏在比较准确的一般定义下是什么模样,不过终究纸上谈兵,敬畏有一部分属于自己,没办法被旁观者提取出来还写成文字包装。我在本文的探讨,也未必能触碰到敬畏的下限。所以,关注敬畏本身,或许才是我们的重点。

明确可视的是,敬畏强调限制自我。人太随意,冲动起来能不顾后果,尽管不构成形式违规,对自我的伤害也是涉及各方面的深。于是,要保持敬畏。所以在不止一处的描述中我们看到公众人物们如乔布斯都寻找禅来进行精神按摩,他们仍活跃社会不算真正教徒,本身受地位影响自然早已激活敬畏,但这方面好处多多益善,敬畏永不止步。在所有敬畏中,有一款是敬畏“我”,但同样对自己限权。因为现状并非完全的人生,我们参考的是更深层的现象。

可能生活中不怎么使用敬畏吧。首先,敬畏尽管基础,却不显得那么亲民,在世俗面前存在感更强的是各种刺激视觉的消费品。而敬畏本质是打破局限思维并克制欲望,同时话题过于庞大以至于不方便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一般人也没兴趣(你好意思打断那一堆热衷催婚晒娃聊八卦跳广场舞的吃瓜群众?)。仅此而已,一切行为指向的终点都朝着敬畏,说不说关系不大。

我也不经常谈论敬畏,但希望能永远保持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