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也是自己生命里的过客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我有时在想,普通人究竟在自己的人生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看似一个完整推进的时间生命,拥有全部过去积累而成的记忆,因为载体是自我(第一人称),所以很容易被当成主角看待,特殊化也就在所难免。然而仔细想想,我们真的熟悉自己,适应那些过去,从情感上完全接受已经确定的个人历史吗?

人生相对很长,但我们真正接触的生活不过阶段性。如果我们在曾经自以为是刻骨铭心的重度情绪,在时间和空间的洗礼下,变成微不足道的记忆。即便再次讲来,也没有太多的感情波动,仿佛在轻描淡写着别人的故事。显而易见,其实在我们眼里,过去就是另一个自己,不同的人,且和过客无异。

说到底,普通人并未获得个性,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动态最基础的边缘——重复的日子,一眼看尽的未来,从抱怨到和忍受的循环,等等。缺乏个性,便无法参与生活,对自身的改造有限,于是无法提取出区别来。我们的状态就如同意识寄居于身体,以最近的距离体验活着的感觉,在每一个阶段里。

我们独立于自身而存在,这乍一听似乎费解,然而却是如此。我们甚至,只能跟踪却无法参与自己的人生建设。真的有人生建设吗?这个世界广义上是丰富多彩的,而生命也赋予我们无限可能,但同时加上许多限制,其中许多都是必须脚踏实地才能突破的难关。但这个过程不一定会有结果,甚至连过程都是负担,所以力不从心在所难免,于是总在一种下限的稳定中徘徊。

这种稳定却是幻觉,作用在于维持人生的持续。人生从某种简单程度上看可以视为生命的消耗,无论内涵多寡,都是必须注定结束的过程。我们的出生是一个标志,是使命也是责任,是要让个体生命完成人类这一伟大定义的注解。当然,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开始趋势,其实普通的生活未必没有精彩,只是无法掌控自我命运的概率更大,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障碍,足够使人日夜惊慌。

社会结构和人性特点决定,我们对外界的好奇很早便消失,在年龄初级阶段便解封自我关注的重要性。我们的现状虽然是世界的一部分,但以精神辐射和自我理解的角度看,世界恰好反过来是我们的一部分。无论我们多么渺小,所理解的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对待和别人同样的目标体时也会有与众不同的情绪和观点诞生。这种行为构成我们三观的定型,以及培养出日常习惯与做事的风格,从而反映在人生现有事实中。

我们本来就是不同自我的集合,每个阶段都是不同的人格,所以过去不等于现在。我们因为开启独特的上帝视角,对过去的总结、现在的执行以及未来的假设,在保持着主角代入感的同时又具有旁观者的真实错觉。每一个自己都短暂地存在于同样短暂的每个阶段里,我们始终都在陪伴却也始终只能陪伴自己。作为过客,我们还合格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