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望是怎么一回事?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能否愉快活着主要看的并非由足够物质和强大精神所决定,那两项尽管作为上限激活幸福指标,但总归无法完全对接到现状中,更何况欲望会不自觉地更新范围,因此关键还是有可以不断争取的目标,即:希望。希望被当成概念是抽象的,使用起来同样如此。我们无需计较希望到底能具体计较到什么人事,毕竟这种感觉本身更加重要。

希望呢?体验起来是什么情况?两极,困难也容易。困难在于人终究要回归现实将希望针对具体再基于定义注定要消耗信心,容易则意味着希望永远存在并提供着能屏蔽一切负能量的心理支持。换句话说,个体只要想,就不会缺乏希望。唯一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匹配相应行动去换取希望在某个领域的持续,不然会受到惩罚。

所以希望即便不会消失,但没理由一直陪伴,还得接收维护。维护希望首先靠的是客观环境,我们不能忽略现实提倡希望,否则就成为幻想。当然,现实不一定就等于结果,只要基础达到,就有灵感。这是一个类型,有可假设的结局,我们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填充过程,最大化概率。

希望还有其他形式,无关具体人事,但也可以联想成包括所有生活。以思维活跃,被赋予哲学性质,指导个体超越现实理解社会,同时对抗压力。这样的希望不好控制,错误使用会造成盲目自信和坐井观天的后果,导致原本消极的生命偏向狂妄无知。然而依旧要去尝试,成本节省倒是额外福利,主要在不至于迷茫地孤独。

那么怎么才能获得希望呢?就像上文提及过的,希望从未离开。虽然具体针对某项人事是体验希望的最理想状态,但并非能完全实现,因此我们要扩大范围按照本质来信仰希望。纵使如此,希望也不是手到擒来。现实固执的干扰和自我不彻底解读造成的认知偏差会模糊希望该有的动态,而客观变量更能直接导致相关意识体系的崩塌和瓦解。但只要生活不致命,希望就没有灭绝的可能性。

而足够物质和强大精神在这里也起重要作用。这两项属于希望包括最理想状态的一部分,因为都融入现实,接触到就能减少过度消耗直接激活效应,也是希望要争取的结果载体之一。只有在这两项失灵的时候,我们才有必要通过体验希望本质的方式来解放被压抑的生活。但不等于说,希望只是无可奈何的备胎。事实上,希望反过来能影响足够物质和强大精神。希望是人生一切的根源,这点可以追溯到远古祖先走出非洲。

接触希望是一门技术活,不过途径数量很是适合。普遍行为比如仪式感,流程化神圣,进而有充分素材转型希望。兴趣爱好健康而丰富代表我们无论纵或者横向上都可接触希望,在部分光明熄火后还有得参考,促成死灰复燃。外界无规律以人事小情况存在的支持和保障,虽然不靠谱但太具感受价值,从而间接提升希望。类似途径还有不少,全部能或多或少地激活希望,使得我们不太勉强地接受现实。

活着总有理由,这就是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