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实很残酷——你要么残!要么酷!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现实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相信不用科普谁都明白怎么一回事,大多时候除非当场体验幸福否则只会总结为非常名词的概括:残酷。残酷是来自多方面的,比如陈奕迅在《浮夸》中唱出来的半句歌词“情爱中工作中受过的忽视太多”就罗列了至少相当亲民的四种无奈,如果要铺展开来的话,每项完全能写成好几本书的感觉。也许,残酷还不需要这么麻烦,只要我们心理正常,再积极和条件优越都会接触到相关认知,毕竟属性本能。

然而残酷并非单元效应,从字面就能拆开解读,分割成两部分:残;酷。基本可以比较完整地定义生活。以上首段描述的现象就属于第一组内容,但我们也看到还有“酷”的存在。酷是残的反面,代表潇洒、愉悦、快感和“膨胀”,加持该因素足够缓冲生活制造的无限“意外空间”带来的紧迫感。酷的使用场景正好相反残,即便再落魄的参与者,一旦受到影响,就会获得希望。

残和酷都应该同时存在,就像小时候读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方面鞭策别忘记努力同时也鼓励别忘记还努力着。太执着某方面都会被误导,于是越来越两极化地陷入顽固或迷茫中,无法自拔。所以要同时保持着残酷的思维和习惯,生活也会适时并不断地提醒个体有这两样情景来接受,如何在其中建立动态平衡,就是我们的常规任务。

这十分不容易,最大原因是生活总会主动将自己推向其中一个方向并加大范围强调,我们由此太喜欢进入固定模式从而相信人生会不变节奏。事实上,参与生活的程度一旦正常,残酷都会统一起来,其他因素会降低活跃被动服务主线,现实会慢慢转型成为终极结论:要么残!要么酷!

不过基于现实的特质残酷的体现非常明显地单向,正如“残酷”该词的字面含义一样,充满悲观主义。现实就是这样,可以说所有的把握性十足的自信都是建立在资本能够匹配得上并导出可见式结果的基础上,酷要经过残来考验才算表达。所以,残酷在字典里多指代残,只是残更加悲壮,是那种被大地震蹂躏过的绝对废墟。集中体现在人性上是颓废和焦虑,生活尽管如此毕竟还是多元化,因此太过夸张的反应不至于,但到处细节且广泛融入脑细胞。每个人都会深刻感觉出残酷的真相,否则怎么经常拒绝满意现实。

所以有意改革,追求和假设“酷”来降临。尼采有话,“所有杀不死你的,都将使你更强大”。普通人想完全兑现承诺,还是非常困难,如果只入手过程,也未必就荒唐,甚至肯定达成激活。让现实酷起来没那么复杂,当形式输出为兴趣爱好信仰时,我们终究有意向认知这个社会。以上都是坚持着就境界较高的选择,不需要太大代价,精神会受消耗但同时锻炼优势,更重要的是理解酷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只是即便如此,被快乐笼罩过,亦无法绝对酷起来。酷是非常脆弱的幸福,状态往往还是必须持续及时补充的不稳定。个体得经常满足定位才能避免残酷,非常辛苦,而且深奥。打破舒适区需要魄力和智慧,有时牺牲酷是为了搞定残,当然可能会什么都没有,这本身也是残酷的一款模样。现实除非酷,就只剩下残了,该怎么决定虽然不在个体意愿,但我们能干扰规则——让残酷有点意思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