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就是知道我在写什么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坚持做一件事情是有动力的,理由可以随机,但所形成的习惯会自动产生支配肢体语言的动作,促使个体掩盖掉部分人性弱项而搞出自定义名堂来。对我来说,写作就是这么一种情况。我深刻地认知到,市场上能够卖钱的类型都很难像我地没有拉上心灵鸡汤或“我有一个朋友”系列这样如念叨道理和哲学,所以这样写文章肯定不能赚钱,所以偏离相关现实的那部分梦想。但还是继续写着,冒险掉粉穿插在行文更流畅受众相对广泛的体育文章中发表,只为围观思维具化后到底会呈现出什么动态。

有限读者中肯评论的都有一个观点:看不懂。其实,这就是真相,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就是知道我在写什么,因为这些文章比较夸张没有其他意思地说是“脱离低级趣味”——并非道德绑架地不看就太俗,而是讨论的话题非常高深只能自己消费。放在现实生活中,爱情事业兴趣爱好什么的才是主流,我也不做书呆子。

但回归空白文档,灵感来源可就摆脱社会局限,突破到宇宙大爆炸奇点都有可能。终究脏兮兮的流水账日常根本挤不出什么像样的素材,必须升级成为文字游戏才够意思。让一堆人读懂文章其实很简单,加上煽情甚至会引发大规模共鸣,也非常容易动笔。可从结构和观赏性看,过度直白会损害文章的性质。当然,堆砌修辞和概念不一定是好事,重在手法和立意即便使用非常低调的词汇同样能展现大师级别的技术水平。相比之下,专业术语很难吸引大众读者。

比如“人文与社会译丛”系列真是经典,主题真脱离低级趣味,也是大家作品,不过读起来一般人无法接受,毕竟连性都能讲得偏学术范。那些要博士后才搞定的文学理论,我所不能接触的,只好玩点爱好者的节奏,把想法和能够思考的想法,通常结合生活,或为预期人生打基础,转型成为文字写出来。这样的文章不算琐碎,因为所有段落都会联系在一起,而主题通常比较抽象,描述方式又一般,所以很难被理解。但根本不需要理解,我这不是教科书,只是想表达自己到底如何研究这个社会属于我的某些范围。

其实这一类文章意义有时也没相当亲民,终究我不是专业导师能够靠科学来传播被历史公认的真理。尽管有道理,可被我思想影响到的受众屈指可数数量统计估计是零,所以这份作用更多会针对我本人。首先我想出来的道理肯定对我有用,除结果直接带来提醒外,这个琢磨的过程同样让我扩充思维地感悟人生,并且建立起一套没有专门分别的体系。更现实的做法,是过渡两篇体育文章,算是一种休息。

有时候写着确实累,要从本来没有什么波澜的日常中搜刮出一点意义就得不断烧脑,绝对困恼倒不至于,但想一本正经胡说八道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写出来的道理不一定就能对应人生。然而,我写此类思维属性文章,真心话更多,缓冲压力的作用也明显,因此不愿意放弃。如果你们恰好能够读完某一篇,我十分感激,虽然或许没有谁想就这个话题交流几句。

和自己对话,永远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