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个俗人挺好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高中,班主任汪峰上线地广发英雄帖,“说出你的梦想”,还仪式感十足地祭出一个时间胶囊让同学们放纸张记录下来。我当时还没什么太固定可实操的梦想,虽然写了一堆,但脱口而出的只有后来被当成签名的一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寻找一个梦想”。不过当时我对梦想已经开始泛滥情怀,在大学起正式进入疯狂时代,直到最近回归理性。尽管冲动依旧顽强,但在认知上偏出许多相关现实社会的内容来。

有朋友经常表示有梦想,所以生活比较幸福。这其实是个错觉,原理恰好相反,正因为人生已经没有足够物质支撑,才需要在信仰上做文章。我虽然不至于去羡慕嫉妒恨其他生活方式,但也必须争取改革现状,以便继续规范计划。梦想确实本质上属于人类非常优秀的精神,但有时不过是苦中作乐的无奈举措罢了。梦想是能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究还没破碎,当事人总算没有凉透。

事实上,生活基本任务达标,还需要依赖梦想干什么?所以,做个俗人挺好。俗人意味着什么?和大众一张面具?流水线上批发出来的日常?是也不是。个体可有智慧能选择得以掩盖弱项,俗人的定义首先就是现实危机能被过渡。家境按一般算没问题,性格普通到能支撑完成读书恋爱就业,为工作家庭奔波,敢冲动消费,有点爱好。俗人大概这样,非常不错。

当然,俗人和梦想不是两个极端,交集太多。只是俗人可以不靠梦想混日子,总结为“平凡”,想想都是一种幸福。更重要的是,俗人有钱玩物壮志,获得更充分时空来追逐梦想,以及背后身上有看得见的责任在守护。俗人会贪财好色,喜新厌旧,这些都是人性的弱点,接受道德和法律束缚,也就正常一辈子。

看起来,俗人还不错。但或许有人拒绝,太窝囊吧。然而,相当俗人可需要资本,并非粗暴活着就算的。正如上面所言,首先偏理想化的精神需求或许比较匮乏,但物质在出卖时间和廉价劳动力后能下限地稳定维持状态,同时数量保障地完成世俗要求的任务。俗人之所以能俗,重点在于能对应社会各方面,于社交、话题和事件都有可能高度匹配,才能得到一个“俗”字的非官方认证。

说难却也未必。普通人只要不犯错,大多可能胜任这项伟大使命。哪怕背景稍显不足,后天争取更多资源也就弥补漏洞。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人受限条件没有达到这个级别(俗人有时就是那么高大上),那可怎么是好。在我有限素材的假设下,生活状态基本也没太强烈的变化。既然俗人任何物质载体拿出来都无法构成荣耀,那参考价值多少都心中有数。俗人的好处在于,怨天尤人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体现,他们基础可好着。

所以,生活中做个俗人挺好。无忧无虑,顺其自然,放弃梦想也能转型享受生活。有这好玩经历,用不着苦思冥想针对梦想咬牙切齿。社会最流行这种模式,但愿自己还保持该有的状态,才有把握接着跟随人生的节奏,确定痕迹。要不,只好哲学系地生存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