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有且永远有乐趣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我其实非严肃地有着一定的悲观现实主义倾向,结果论就是说明,任何假设只有成为事实才能安心。这并非完全在概念内,但更激进的生活动态使得没有太多资本强势对抗的本人非常吃不消,儿时被校园暴力照顾加上家庭错误教育方式导致的虽然已经被缓冲不少程度的陌生人恐惧症仍然在性格中起主导作用,最终只好选择战术适应。

不过在这种情绪大萧条中,我仍然靠着自定义信仰和若干梦想因素,以及十分具存在感的生活本身,让一定程度下就算完全凭借固有素材就能获得愉悦。当然这并非常态,其中操作总要扯上现实,社会是构成认知的全部基础。无论事态如何发展,没有影响的本质是:生活有且永远有乐趣。

这里的前提是正常生活,没有被负面大事件拖垮,陷入必须沮丧的氛围。此外,就是享受人生吧。社交是一方面,让人之常情充足生活。但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海内无知己天涯是比邻”,靠谱关系不在身边,一般同事或许只是工作上的熟人。另外,就算好朋友也未必能随时理解自身,他们次数不少地没办法支持自己(比如和我在个人品牌自媒体上互动最多的反而是陌生读者,很少出现熟人。但不能也不必道德绑架,让我坚持梦想的动力只会是创作)。当最大概率被依赖的支撑载体都失效时,终极武器于是出场,那就是生活。

生活被各种嫌弃,可依旧无法也不愿意摆脱。失去生活,结局就是死,活着就要求热爱。这不是简单的任务,终究人的欲望无穷,再缺乏条件也会膨胀,更何况还经常无法满足。可欲望中有一项是求生,而唯心法则强调精神同样符合规律,由此娱乐至死成为非常廉价的消费活动。

于是,所有人都爱上《浮夸》。

浮夸式生活理念的问题在于,需要认可,这点歌词已经记载清楚,反正意愿都是不被共鸣的。所以,这样的冲动只允许短暂出现,比较频繁的活跃期则发生在象牙塔交集社会大学的过渡阶段,生活到底无法这样洒脱地玩。金钱从而简单粗暴地被公认为生活乐趣的唯一标准,所有幸福都是借此演化和升华,连无价的光荣都能因此兑换。再来一个不过——金钱同样服务于生活,本末倒置容易走火入魔,沦为奴隶。

不必科学上看清只需有自己的原则,就能接触生活,并保持联系。相比于现实社会定律的惯性,能理解为牛顿体系,生活就是相对论,时空扭曲因此经常搞出一劳永逸或事倍功半的效果。可行来源都非常亲民,手到擒来的兴趣爱好,大量时间消耗的常规人性,以及从几百万年前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好奇心和探索趋向,都可以帮助我们融入生活。生活不是罪恶都市,甚至可以等于天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乐趣无处不在,只要认知生活。雕塑巨匠奥古斯特·罗丹有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具备希望主义和结果论时,哪怕消极情绪都没发现美感来,当然不是依赖心灵鸡汤麻痹的那种,毕竟悲剧同样是伟大艺术。事实上,生活远没有到那么极端的程度。

我爱生活,尽管轮不到。

【题外】

上班是一切痛苦的终结,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下班也是一切痛苦的终结,也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即将推文此主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