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假装没有感情,什么状态?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这里的感情是一切感情,表现为对外都是职业假笑或一脸无所谓,什么话都是为服务工作而已。

我们这里不涉及那些太过变态的人物,比如夸张到如各种小说描述的单面大反派或真实历史那些只顾江山的皇帝,说的普通人,但即便他们仍然有感情的。普通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性决定,我们无法避免被感情控制。不过在日常交往中,个体未必喜欢暴露自己的心理活动,比如现实凡事虽可能标准礼仪但仅此而已,或间接封闭开放社交平台没发动态以及都服务工作而已,这点由旁观者角度看,都会有一种“没有感情”的认知。

没有感情是不可能的,只好假装,而且只能局部。其实正常人都有得倾诉,可仅限非常亲近的熟人,而且并非完全事件。每个人在没有感情的重点都不同,生活以工作狂等形象掩盖,在上班和回家和返乡一系列不同情景展现的自我同样有明显区别。找个冷门平台敲心里话,日常只会微笑或黑脸,常规应用空间一般都是无关痛痒地开玩笑,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自己,谁都不确定吧。

凭什么就“没有感情”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对整个外界的有限不信任。爱情上受到威胁和伤害就控制爱情言论,梦想无法被共鸣就刻意强调,野心太大喜欢玩的是韬光养晦。这些都是不信任外界,害怕二度惩罚的表现,集体起来就导致局部地没有感情。在忍不住本能催促后,个体也会不小心流露真性情,但也会选择至少没办法被熟人知晓的方式和地方。

有时没有感情就是广义概念,群体生物本质决定,人性要求个体最好对外表达,因此我们还是会找机会在规定范围的情况下呈现出尽量真实的自己。怎么搞,要看具体个人喜好,以及是否有提供灵感的第二方。然而可交流载体的不稳定,和现实条件使劲压缩自由,个体最终还是回归老路:长期假装没有感情。

可能自身这个结论没人知道,因为除了个别对象,我们的情绪没有半点意义。没有感情这个描述于是就有了另外的解释,成一种错觉,用来定义无关紧要的谁。社会是功利的,却能不违和地匹配追求完美的人性,最终导致一个结论:如果个体缺乏人格魅力,他就只是一个可以放弃的抽象符号,没必要关注,那样怎么会被我们投入形式不同的感情呢?

我们定义,也被定义,反正都在长期假装没有感情。这也不错,可以自欺欺人为动态神秘。而当你有被关注的理由,比如成功和资本上线(比如颜值和身份不同普通),成为公众人物什么的,任何隐私都可能被数以千万计的吃瓜群众追究,那样外界只会假装你有任何感情。比如粉丝们经常喜欢将偶像和积极事件联系起来,完美所假设的形象,虽然事实上可能没有。说明星太遥远,但比较优秀的普通人至少能扯出几个关注者,隐藏需要和难免被骚扰,只能更长期假装没有感情。

至少常规不重要容易被忽视的我们,或许根本不是在长期假装没有感情,被命运安排而已。那无所谓的,最明白我们终究是自己,因此自由是生活第一要素。其他的,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