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如果你跟我有相同浏览兴趣,从标题就能知道这个梗源自哪里——宇宙相关小视频。主要在抖音上,但凡科普宇宙或者物理等常识,评论区闭眼可见都是这样的句式。还是有老实人不厌其烦地否定,但我倒认为如此表达方式比较有趣,并且将原本数字从三千缩水到一百,同时扩展范围至任意感兴趣的大课题上,比如哲学和社科。 “月薪100”只是概括而已,反正工资匹配不上宇宙和人类未来如此宏观甚至远超目前文明维度的学问,但又不深奥到需要考博士那种充分的科学涵养才能理解的程度,反正有趣就是。科学最早的价值就是娱乐大众,只是早期被误解为神魔。毕竟区别在于直观感受,因此经常呈现神奇,导向好奇心。“就爱看这个”,合理。 没有法律规定“月薪100”到底应该产生什么兴趣,但约定俗成会严重限制个体的认知天赋,比如家庭主妇贤夫会对柴米油盐酱醋茶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而“就爱看这个”的载体就会被视为不务正业,终究也很难跟兑换有利现实,遭到最大程度嫌弃也正常。可惜他们不知道,这是在扼杀人性本能,一种比金钱更符合生活的无形资产。 好奇心在普通人生活有两种形式,第一是凑热闹,蹭热点或者喜欢大型集体仪式感什么的。第二种是对知识的向往至少兴趣,表现为阅读,或者更经济地接收科普。不过,宇宙这个类型毕竟考究,如果解说以民科身份上线,听者也无法像对待“量子波动速读”一样快速辨识真伪。如果被错误常识引导,后果不堪设想,但愿我高估了大众的记忆力吧。 我喜欢被精神折磨,并非享受受限世俗任务引发的那种压力山大,而是对非常深奥上升到高等哲学课程读本保持兴趣。我是不可能从中觉悟的,否则就厉害的,但只要脑细胞因此活跃,能举一反三至个人生活,那就是最大的幸福。所幸向来如此,我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激动,好奇心和创意没有被现实污染和损坏。尽管现在时间被事业霸占,无法长期关注人类大课题,但依旧对由此释放的思维活动定义吸引力。 兴趣决定格局,这是规律。“月薪100”(哪怕一万)意味着生活贫穷,物质和世俗任务肯定带来严格挑战,身边还总是弥漫着无知或错误的关注,于是心理阴影面积会加剧。这时不来点超越现实的认识范围参与,具体表现在哪怕娱乐至死的精神活动上,个体肯定要崩溃的。“就爱看这个”带来的并非自不量力的“西西弗斯”式自残,而是效仿哥伦布努力而勇敢地争取发现新大陆。 如果月薪100只想看着月薪100对应的这个那个,我实在无法想象那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无奈的生活情景。人各有志吧,反正“就爱看这个”也不一定有什么前途可言,见识增加点和提高生活质量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加持自定义“月薪100就爱看这个”的习惯,至少在面对压力的时候,首先联想到的不是自卑、抱怨和绝望,反正正能量信手拈来,还源源不断,且都是货真价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