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些危机感就是危机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好像李嘉诚这样说过,比起成功他更愿意思考失败。反正都是听起来比较违和现实的话才更容易被印象深刻,而这句话的原理就是失败能唤醒危机感。像这个级别的人物或者集团,研究失败比参考成功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危机感的价值,老祖宗到以孟子为代表,被记录在高中教材上的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都是我们的青春。
“危机感”有一个解释是感觉到事情不顺利或者自身有麻烦而心情受限,这也行。我则认为,危机感强调的是安全系数高的前提下做出毁灭性假设。所以,危机感可是一种特权,富贵症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的,成功人士更乐意激活模式。因为这种思维就重在最后那个字,本质意识,渠道为无中生有凭空想象,置之死地而后生。
悲观主义就不是危机感,那太专注于现实本身,因此只截取前半个过程。我的观点是,如果烦恼有用的话,那还要努力干什么?所以,最好的生活态度大概就是焦虑但拒绝接受被贩卖的焦虑。多愁善感只有搭配颜值或者效应才会被广泛认可,否则没用。而自己消极的话,仅剩负能量,得不偿失。在心理暗示这块,谁都拿捏不住。还是时刻坚持一点希望。
毕竟社会中,至少我面临的危机多于危机感。事实上,有些危机感就是危机本身。当生活到处都无法达成预期,一般都这样,那么个体根本不需要危机感,因为危机本身就足够让人吃一辈子。具体而论的话,危机确实也可怕,套用“农民真有一头牛”的理论,以及鬼故事喜欢用普通生活做背景,都是由于真实刺激感官,由此引发心理恐惧。平时的话,危机就像慢性发作的毒。
人最大的烦恼大概就是钱吧。但不是很多人真正喜欢钱这种物质,重要的还是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所能兑换的体验,只有对此有收藏的爱好者才会研究和无差别储存。《人类简史》有这样的描述: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即钱说到底还是人,我要引申一下:钱应该融入生活,而非凌驾。这样做,同样能赚钱,还能快乐着。
既然危机并非热锅上的蚂蚁或者温水煮青蛙,那么更大的动态是跟随个体接近一辈子。不得不说,虽然没有投胎技术这一项,命运也不是固定无法改变的,但有些人就是生来条件差。于是上帝(作为狭义无神论者我只是引用这个概念而非承认事实)安排地狱模式,完成即伟大,但通常都要解锁一辈子都没几套姿势那种。危机基本上只能靠临时对抗,因此,掌握方式并培养出相关思维,非常重要。
我向来提倡,人生而不平等,但智慧下限还行。我们其实太浪费大脑了,喜欢把他放到舒适区就不作为了。就像肌肉必须锻炼才能变强,大脑同理。如果上清华北大失败的话——现在这个年纪也来不及——还能在其他方面拯救一下。至少扩展见识,尽量将思维拔高到至少能超越社会基础和世俗任务。想想看,天天只会柴米油盐酱醋茶,危机的界线和概念就会无限浓缩,直到答案都在几十平方米内找,这也太无聊点。
“年薪一块,就爱看这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