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担心有用的话,还要努力干什么?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



有天看到某视频,讲解黑洞如何运行。有沮丧者不服气留言:这东西研究多会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当场反对,并认为:不研究人类还在非洲玩石头。然而,对方已经被赞过万,说明被平庸洗脑的人数量无法引起舒适。当然,兴趣爱好是另一回事,本文主题是想借助这案例讲述一个道理:担心有用的话,还要努力干什么?
生活中特别是普通群体很多人喜欢矮化自己,顺便强行反向感同身受,即非科学地以己推人。简单说就是受困柴米油盐酱醋茶因此缩小话题,导出的思维只会局限在某些领域上。如果用途为自我认知倒也无所谓,人各有志。不过如果社交起来,意识上起冲突,那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被现实伤害的过程甚至是漫长而没有转折的,于是负能量所牵扯的相关情绪就会蔓延开。解决方法通常是娱乐至死,或者知足常乐。其实人类社会进化至今已经提供了非常标准的一个大结局:世俗任务。以流水线一样的操作牺牲个性和放弃未必有的梦想,从而变成现实的奴隶,可能还会拉人头,让所有亲近人士都被同化,防止异类。
这样说略显严重,毕竟启动该模式是再合理不过的选择,通常物质得到保障的话,就是标准答案。摆脱被格式化一般有两种起源,首先是高等智慧,拥有本事升华现实,因此像造物主一样以上帝身份打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跟这样相反的是资本天生不足,于是被迫错开现实,但并未构成嫌弃,而是变相合作,争取最终殊途同归。
无论什么形式,都跟普通生活有所区别。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人类终究摆脱不了麻烦。搞研究的会被课题困住,找梦想的经常失败,而沉迷接受世俗任务也会面临钱和魅力紧急短缺这样的烦恼。于是,当事人开始被看起来活跃本质上却不存在的压迫震慑到,于是忍不住会抱怨起来。抱怨其实很正常,因为这是最不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伪答案。说几句话就算完事,提取参与感,虽然烦恼依旧庞大到无法躲避,可自己算是努力过了呢。
我早期也沉迷担忧无法自拔,不过或许由于自身现实从未好转,而使命太过小众公开起来显得跟身边圈层格格不入,于是内心发觉,载体为抱怨或者诉苦的担心都是无济于事的。我试着提升境界,阅读和独立思考,以研究庞大人类未来主题或者黑洞这样涨姿势的阅历,使得视觉能够以更高维度审视所处现阶段,争取一种符合心理预期且可操作的努力状态。
大概是一个良性循环吧。我自认为从此永远地失去了无聊、孤独、迷茫、消极、悲观和自卑。我分裂出一个性格自称“上帝”,诸如此类,加持使命,尽量不以平庸因素定位。但我又联系现实,在虽然有限但毕竟可视的动态中领悟匹配现阶段的接近成功的一点规律。我也只能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我最清楚我,也是完全懂得如何合理支持和鼓励自己的那个人物。至于如何避免自负,那是现实经常干的坏事,再膨胀也有上限不至于适得其反。
与其各种担心,不如直接努力。更何况,担心有用的话,还要努力干什么?
朝闻道,夕死可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