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不识愁滋味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传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都是为了创作搞出一副表情包,这是有道理的。少年不懂事,确实容易被牵着鼻子走。但这样现实只有发生在未成年人乃至幼童身上才有大规模杀伤力,不需要美其名就能定义“天真”或者“单纯”,诸如此类。小孩子的想象力其实没那么丰富,但这个阶段确实容易满足,跟认知有关,毕竟欲望还能发展起来。假设对应成年人,就是“老实”,还不是郭靖那种敦厚善良,肯定被急。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只能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但成年——我这里为了渲染气氛姑且暂时修改为“老年”——同样不识愁滋味。别以为唉声叹气各种需要心灵鸡汤来提神的状态,就是悲观。悲观可以发展成为主义,可见并不简单。当然基于情绪表达的直接本能,没必要搞出太多靠理论补充的仪式感。但往往条件反射产物,可能太肤浅,因此会弱化个体的判断。

二十多岁的老年人,都在愁什么呢?大概都进入社会找工作混日子,于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主流,而工作的单调以及生活节奏稳如死水的多重作用下,思维容易固定。于是精神状态就会结合现实时空挤压意识范围,导致当事人局限在某些话题上,无法自拔。同时,还扩展到社交群体,因此变成一个现实奴隶。

这样生活情景下的愁简单到极致很难有意义,却因为对应人生使得存在感十分强烈。二旬老汉们并非没有接触人类大主题,不至于落后到无法被国际新闻和流行元素灌溉。可是大部分的愁都是建立在怎么浪费时间才能假装没有罪恶感上,完全跟其本身真谛没有关系。另一边,还有别人“替”你愁,这是外界的一部分,试图修改诸位的三观。

我也不知道真正的愁到底是什么动态。或许没有愁,或者什么都是愁。我想说的是,老年不识愁滋味跟“少年不识愁滋味”意思一致,表达出个体受限境界因此误差生活。愁是不可避免,没办法控制,但能与之合作的。克制本身不重要的错觉,提取可提供帮助的方式,让痛苦转化为乐趣。当然不是靠自欺欺人来蒙蔽自我那种虚伪的快乐,而是借助该有的磨练,让“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精神属性什么的,凌晨四点洛杉矶的太阳虽然是假的,但曼巴精神被证明局部有效。

愁会令人沮丧,可是种类并非全部。有些愁只能靠提升实力和底蕴来补充,靠的是唯物主义。但这个过程链接到的另外一些愁,就充满利益基因。用最时髦的概念来解读,就是量子纠缠。可以这样理解,通过物质现实碰撞生活趋势带来的人性压抑,跟唯心主义突破性意识结合起来,同步正能量,从而下限勉强地找到解决方法——以上可以视为经验,或者当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反正一个意思,我就是靠境界来解决愁这个麻烦的。

还有一个说法,二旬老汉们有时并不需要真正识愁滋味,那样会让自己局限在痛苦中,懵逼,《意外空间》化。修改一下上面引用过的尼采的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不杀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