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在过程就不会有失败

 氧气是个地铁 2020-08-15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如果哪怕非特别深度但独立地思考,就会分裂出一份感觉世界和人生哲学态起来的意识。而当这样的情况集中在完成事业和探索梦想这样的自定义壮举时,或许能比基本处理多出少数额外解决灵感。当然,以上规律适合拥有竞争心态的底层,毕竟兑现天赋和激活后天趋势的现实主义,根本不需要哲学来辅佐生活。不过鉴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老话还是普遍认知的理论,所以可以下结论:任何人基本都存在不少失败。
什么是失败呢?除了专业相关需要解读概念外,其他人基本不用带字典,但这是一件普通日常,因此我们都对此深有体会。每件事都可能失败,悲观主义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不是失败,就是在失败的路上。失败的体验感太糟糕,因为人的意识都是大规模成体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事情的不作为会刺激连锁反应,影响个体的可不仅仅几天的事情。有些失败还会从物质、肉体到精神产生严重程度不等的后遗症,给足当事人伤害。
太多失败是无法掩盖的,那么怎么过渡这个威胁呢?名言警句俗话给出一个高大上需要境界才能接受的定律,而心灵鸡汤就会劝人大度放弃理智,我不玩这些,因为每场失败都是独立且特别没有完全参考答案的,必须靠实践出真知。本篇就不教你做事,因为这也是我对抗失败的一部分。我的方法是改变对失败的定义和范围。
失败就像时间、数字或者金钱,其实是被人类假设出来维护世界和平的虚拟形象,可能就单件而言能在现实中找到切入点,可是扩展到整个范围的话,不存在物理动态。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结果,就是失败。但事情就像动静没有绝对一说,会绑定其他事情,从而构成庞大的生活。有时失败只是暂时的,突然加持积极意外,就会进阶成功,反过来同理。太常见了,人生都是这样的。
于是我可以这样看,不存在失败。这个结论看起来有违常识,就算跟前文也起冲突!怎么回事呢?理由在于,不是所有的日常领域都适合这个理论,主要针对还在坚持并且没有被现实绝对摧毁的使命,因为基础得到保障才能谈论接下来的趋势,否则并无意义。也就是说,一件事必须符合科学,不然就会毁灭这个话题。不是什么失败都可能成功的,这点就是我跟心灵鸡汤最大的区别之一。
在大背景下,就可以抛出我总结的真理了,“永远在过程就不会有失败”,本人主要将其应用在梦想上。我的原理是,如果把梦想的有限期无限扩大到永远哪怕用完一辈子也不算结束的话,那么给他就永远处在过程中,不成功但也没失败。死亡制止的是个体参与做事,而非个体放弃做事。如此操作目的不在安慰,而是争取动力,来解放行为。
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可就复杂了,不仅需要准备成功,还得接受失败,并且没有任何说明书来指导并不聪明的普通人。另外,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自己,任何人拥有的一切都是以这个现象为基础打造的。失败只有在宣布失败的时候才成立,如果我们还认为有机会,那就距离跟成功算有共同交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