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 xing'huo'wen'yuan 今日荐赏 《承德轶事》纪实小说系列连载(三) 作者:春枝 、 董香 他是一位87岁的老人 他是从1949挽承德排球一路披荆斩棘的老人 他是唯一一位被称为‘活化石’的老人 能被如此称谓,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但在他作古之前,他依旧是唯一的‘承德排球活化石’般的老人 他说:作古之后,他也继续是承德排球永远的‘春枝’! 《热河省排球队三次参加东北区的比赛》 他是一位87岁的老人 他是从1949挽承德排球一路披荆斩棘的老人 他是唯一一位被称为‘活化石’的老人 能被如此称谓,他当然知道意味着什么 但在他作古之前,他依旧是唯一的‘承德排球活化石’般的老人 他说:作古之后,他也继续是承德排球永远的‘春枝’! 但:此刻的他要把 “以热河省身份参加体育比赛”的故事说给你听:
热河两字最早出现1669年(康熙九年),在1670年是户部尊谕作出决定:古北口外空闲之地分拨八旗、分别称为皇庄、王庄、旗庄。这一年,在今双桥区大石庙镇庄头营村,设立了一个敕授皇庄,皇庄名曰“热河营”,当时叫热河厅,当时的承德市区叫上营。 热河省的名字是在公元1923年首次出现,当时还叫热河厅,到1928年中华民国时改为热河省,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再被撤消止。自1948年11月承德第二次解放至国家撤销热河省之前,热河省与全国各省、市一样进行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改善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工作。 但就体育方面而言,我要分三部分内容把这期间和热河有关的比赛赛事向大家作以介绍。第一部分,是有热河省参加的两次非球类项目的比赛;第二部分,是有热河省参加的三次两大球类的比赛;第三部分,是由热河省本身举办的体育比赛。 第一部分:有热河省参加的两次非球类项目的比赛 一次是1953年暑假在大连举行的东北区田径比赛,热河省在这次比赛中一分未得,成绩为零。在大会闭募式上大会裁判长宣布热河得分为零时,整个观众席是起哄声经久不断,会后大连的孩子们追着热河的队伍叫喊:夜河怂包(热河熊包)。热河队员回到驻地马上都换下了带热河标记的队服。 这次比赛除运动成绩的落后外,比赛最大的感受就是两地办学条件的天壤之别。参加本次比赛的热河代表队里有五名承师男学生,他们被安排住在大连师范学生宿舍,那是六人一间单人床,内有卫生间的宿舍。对比这样的学生宿舍,想想自己在本校住的情况……现在说起来恐怕有人不会相信:承德师范当年学生的住宿是在一间半教室大的一栋平房里,上下两层通铺,不论上铺还是下铺,超过1·7米身高的人都直不起腰来。这样的一个宿舍要住七、八十人,黑夜里每间宿舍都要在地中间摆两个大尿桶。 这真是天壤之别,不得不承认所谓热河第一师范的落后,这也难怪别人把那时的我们叫做小热河。1953年热河省参加的在大连举行的东北区田径比赛代表队中,有承德师范九名学生,照片见下: 照片中后排中间最高者就是邵春之。 再有一次是1950年在哈尔滨进行的东北六省滑冰比赛。热河省比赛成绩未见资料记载,可是热河省在那次比赛中出的丑,比之大连的田径赛有过之而无不及。 巧的是我本人虽未亲邻那次比赛,但是我保存了一篇本次比赛的亲历者、我的同班同学袁耐梅发表在某文学刊物上的一篇散文,虽然袁耐梅至今已经驾鹤西去十年之多,但千年的文字会说话。 她在文章中,一是记述了1950年,她曾代表热河省参加过在哈尔滨南岗滑冰场举行的东北六省的滑冰比赛。热河省是由承德师范体育老师洪殿试为教练并带队参加的比赛;另外说她自己只是在1949年冬天学了三个月的滑冰,在第二年参加东北区比赛时,她就不知‘天高地厚’的报了一万米速滑比赛,结果被同组选手甩过半程,那后半程的5000米她硬是在观众嘲讽和讥笑中坚持滑到终点的。但在赛后她受到了精神奖励。 第二部分:有热河省参加的三次两大球类项目的比赛(没有足球)。 这是本章之重点! 第一次是在1950年10月,热河省首次派出体育代表队,参加东北行政区第一届人民体育检阅大会,其中就有排球项目。 男子排球队队长为李振声,队员有范守仁、趙大明、毕革、王魁元、彭磊石、王汝明、董少一、姜世青、陶阿琪、刘和,焉曰阳等,因为当时比赛章程规定的是九人制排球比赛。 可是到了比赛前却临时出其不意的改成了六人制的排球比赛。那是因为‘世界排联’早在四年前的1946年就决定:把排球运动由九人制改为六人制。而中国是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加入“世界排球联合会”。故未及时执行世界排联的这个决定,而热河省队参加完这次东北区比赛归来,才与全国一样都改成了六人制的排球。 这次排球比赛,共有十六支球队参加,除东北六省、五市、一区外,还有东北军区、东北铁路、东北邮电和东北工业部共十六个单位。热河男女队均获得第六名,是个靠前的名次。但女队与男队不同的是:热河省参加那次女排比赛的队员没有解放前练九人制排球的队员,都是从1950年初就由施长润老师训练的承师女子校队,她们是:刘桂清、孙桂英、杨玉范、路瑞芬、赵萍等,除赵萍外都是当时承德师范的学生。其中刘桂清仍健在,她从承德地区工商银行退休后,至今每天早晨都到体育场进行晨练。 这次男女队都没有照片。可是本书后面有一张承德地区1957年参加热河省比赛的女排照片,其中大部分队员都是热河参加1950年度比赛的那批队员。 第二次是1951年4月的热河省参加第二次东北区蓝、排球比赛,但那是一次选拔赛,选拔东北区出席全国六大行政区的比赛代表队。 上面就是这次热河女蓝冠军队照片,照片中后排最左边的就是杨趾麟同志,他旁边就是队员王宏。前排左2是吴桂芬、3是李艳春、4是苑秀翠 前面说的“小小”是她们拿了冠军后,被其它队给叫出来的。可见这语气带出了多少对小热河的巨大惊诧! 当时也正因为有了热河女篮拿冠军的大事,也就再没有介绍排球比赛的衬字史记了。此事不论在东北区,还是承德区域,都引起承德师范的全体师生轰动和热议,对排球比赛的事被冷落到无人提及也就不足为怪了,故至今热河第二次参加东北区的排球比赛,只能从‘史库’文字记录中肯定了有那么一件事,至于参加那次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名单及比赛成绩均以无从查考。 第三次热河省参加的东北区排球比赛是1953年初春。这次比赛中,本人作为参赛主力队员之一至今仍有清晰地记忆。 当时的邵春之已在校队艰辛训练了两年之久,也是不间断地与卫校老广队拼搏奋战的两年。记得那次热河省组建排球队,省里没有进行选拔比赛,男队就从上述两个校队中直接把人选定了,女队则主要由承师女排组成。 这次热河男排还是由王世泽老师带本校的六名学生及卫校的两名学生,还有工农速成中学的一名叫黄银的学生组成,比赛中上场的主力阵容是承师的王世泽、焉曰阳、邵春之、张志中和卫校的马耀明、朱柏枢。替补队员有承师的繆景弟、冯续恕、工农速成中学的黄银等;女排队员记得有孙桂英、赵萍、马燕,女队在这次比赛中成绩比男队好获第六名,男排的成绩是第九名。 记得在这次比赛中热河男队只赢了松江省等两个球队。其实从与整个比赛队的技术水平来比较,热河队的基本技术水平与多数其他队差别并不是很大。只是因为在整个比赛队中,只有热河队是一群中学生,其它队都是人高马大的成年人。另外在那次整个参加比赛的十二个省、市中,热河省不论在哪方面讲在东北区都是最落后的省份。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在思想上就硬不起来,其实在比赛前还真的没怕过他们哪个队,但也没有必胜决心。男队归根到底是输在思想上了。 这次比赛是队员自带行李,男队住在沈阳体育场附近的沈阳铁路中学的篮球房,在地板上打地铺。吃饭是在体育场边临时搭的大蓆篷里,不用说伙食比承师学生食堂要好得多。篮、排球比赛都在沈阳体育场进行。那是一个用水泥浇筑的四面看台、台下有许多房子的体育场,听说是张学良主政东北时建的。比赛的场地是在田径场的跑道内修的许多土场,篮排球比赛都在那里同时进行。 幸运的是在1953年锦承铁路已经修复通车,整个热河省代表队都是乘火车一路到达沈阳,而且从承德到锦州还是卧铺车。(前两次热河省体育代表队去沈阳比赛,都是先坐颠簸两天的敞篷大卡车后再换火车才到沈阳)。 在比赛之余的时间,邵春之还真的去领略和见识了大城市的风采,也坐了一路叮当响的电车,所见到的沈阳市楼房并不很高,多是三四层,可是很多,马路两边几乎都是楼。 可就是没看见,同班里由北京回来的、曾在北平读过‘热河临中’的那个同学说的:那种能照进人的柏油马路。(过了几年、邵春之在北京街上遇雨,在马路积水里才见到那把路边楼房和霓虹灯光在水中映照出来的倒影,才恍悟原来一切如此。) 以上是热河省排球队三次参加东北区排球比赛的情况。 第三部分:由热河省本身举办的体育比赛 那是1947年10月10日(国民党统治热河时),由热河省政府签头、教育厅主办,搞的热河省第一届秋季运动大会。其中排球比赛分为高级组:有开队、省训练团队、青联队,比赛结果高级组开队冠军。男子中级组:有承师,承中,平中、临中,(热河全省解放前有部分流亡到北平的富家子弟成立的临时中学)比赛结果承中冠军。这就是解放前国民党统治时期所谓全省运动会的两组排球比赛情况。 从1952年到撤省前的1955底,热河省自已共进行三次大型综合性体育比赛,其中每次都有排球比赛不说,每次还都是承师队绝对囊括所有冠军,这里也不必再多啰嗦。 但我要借此隆重介绍一下:“崩塔”。这是一种仪式,一种别具一格的仪式,一种非‘热河省’莫属的、其它任何更高级别单位组织的体育比赛都不曾有过的爱国仪式!相信许多人此前不一定听说过这件事。 ‘崩塔’要介绍的是:1952年在热河省举行的第一届运动会上的仪式。这是唯‘热河省’第一届运动会上才仅有的仪式。 1952年10月热河首届体育检阅大会,在现在承德市翠桥南体育场举行,而这个体育场毗邻着侵华日军投降前修的‘忠灵塔’,那个塔是存放战死的侵华日军骨灰,和纪念亡灵的的建筑,约有三十米高。在1946至1948年国民党占领期间,还在那塔的正面撰刻了“国民革命陆军第十三军战士亡灵纪念碑”字样(“”中字记的不一定准确)。 解放后的新中国开运动会自然要拍照,如果在画面里屡次出现那塔的影子,实是有辱盛会。故大会筹委会决定崩掉那个建筑,就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下午,即1952年的10月14日下午,轰的一声巨响把那侵华日军的灵魂和骨骸一齐送入了地獄。 星火团队 法律顾问:李木子 技术顾问:矿 技术指导:老兵 现代诗责编:净心 古诗词责编:第六弦 小说散文责编:石桥过客 故事杂文责编:宁静致远 同题诗组责编:雨过天晴/深山篝火 审稿兼效果:方源 诗评组:石桥过客/虎哥/雪地等春/净心/深山篝火 古诗词专评/第六弦 主播:把梦留给海/云霞/吉祥如意 主管:石桥过客 平台主编:思馨 星火文苑投稿须知稿件内容:标题、作者、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并附本人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