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雀鏖战锂业

 heii2 2020-08-15

作者:王一川
编辑:储松竹
支持:远川研究所投资组

2019年10月8日朱雀基金增持赣锋锂业(港股)121万股,H股持股比例首次超过5%,触发联交所强制披露的规定,公告举牌赣锋锂业。朱雀基金对赣锋锂业的操盘第一次展现在了众人面前。随后朱雀基金不断加仓,最高时持有赣锋锂业H股流通股的比例高达28.13%。事后看,2019年10月以来,赣锋锂业港股的涨幅近300%。

作为百亿资管巨头,朱雀基金的产业链研究是其投研方面的亮点。此前,朱雀在光伏、鲜奶等领域都展现出极强的框架式投研能力。此次在新能源汽车上游领域的布局,又成为朱雀产业链投研体系的一个经典案例,这背后的框架与方法值得我们反复揣度。

跟踪公告信息,我们看到朱雀基金通过两个阶段的逐步加仓,完成了对赣锋锂业的配置。

第一阶段,始于19年10月8日的初次举牌,终于今年农历春节,加仓一十四次,把赣锋锂业港股流通股的持仓比例带到19.37%。彼时赣锋股价还处于低位震荡阶段,朱雀吸纳了大量筹码。第二阶段是在今年的三四月份,当时股价经过春节后的暴力拉升,在三月份进入震荡洗盘阶段,股价也略微下行。这时朱雀开启了第二波南下扫货。

此时,赣锋锂业凭借年内的两波主升浪,涨幅达到130%。对于去年就开始布局的朱雀基金而言,在赣锋锂业上获利颇丰,不仅是交给投资人的一份满意答卷,也再次验证其一脉相承的产业化投研模式的有效性。

当前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大多采用的是“单兵作战”式的投研组织架构。专业分析师覆盖垂直赛道,再向基金经理荐股,由基金经理最终决定投资仓位和投资组合。这种传统投研组织架构高度依赖个人能力,同时又很容易因为分析师的个人局限性而错过牛股,或被伪成长股所欺骗。

根据公开资料,朱雀基金的产业化投研模式更多采用了“集团军”作战的思想。即通过打破行业的束缚,多个研究员从不同角度分析整个产业链,最后再结合各个角度的影响因素并给予不同的权重。这样就避免了某个赛道高度依赖明星分析师和明星基金经理个人判断的情况。

针对研究标的,朱雀基金整个团队会精锐尽出,打破行业界限,以集团军的方式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力求全方位还原整个产业链。

朱雀会构建出自己的产业研究模型,通过量化的方式,把不同研究员从不同角度得出的影响因素串联起来。这样使得整个研究过程都有迹可循,具有可复制性。在基金公司都青睐于打造资管明星的当下,朱雀这种通过产业研究模型开展投研的模式真的有效吗?赣锋锂业的案例很有说服力。

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车地方补贴已全面取消,双积分政策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影响未知。由于产业初期的大幅扩张,下游整车突遭政策变化,前途迷茫,上游产能巨大却难以消化,被迫进入去库存的阶段,行情一片担忧。

同时,2019年全世界正被环保少女How dare you的质问裹挟,不论其论点是否能被普罗大众接受,但全球减排的大势已浩浩荡荡,不可逆转。全球减排,首当其冲便是新能源车,对比海内外的低渗透率,新能源车的未来一定是星辰大海。

短期迷茫,而长期的逻辑已经确立,寻找并确认拐点就格外重要。确立产业链上各个短期主题依次爆发的顺序成为了关键。只有结合上下游的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才能最终还原出产业链的全貌。

产业链发展有其自身逻辑,不同阶段中,上游、中游、下游上的各个环节对利润的分配是不同的。资本市场对产业链的定价也会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调整,找出暂时被低估的环节,就能够随着产业链周期的变化,获得超额收益。

具体来说,每个行业在刚开始时,往往会创造出新的上游需求,而这时因为上游企业较少,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资本市场自然也会给予上游企业较高的溢价。此时中游企业如果没有办法转嫁上游资源品带来的溢价,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利润被蚕食、经营困难的状况,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相对不太理想。所以在行业发展初期,上游企业往往能跑赢中下游企业

而当产业资本看到上游企业过硬的盈利能力,立马挥舞着手中的支票,杀奔上游,经过几年的建设期后,却发现此时行情逆转,僧多肉少。而中游企业受益于上游产能大规模投放,议价能力大增,成本压力也为之释放,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开始反超上游企业。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2016年-2017年的新能源车大行情。当时新能源车处于草创阶段,国家补贴汹涌,中游的动力电池企业对锂的需求快速攀升,锂化工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各家上游资源品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也冠绝产业链。

而在随后的2018、2019年,因为前期产能扩产完成以及国家补贴的滑坡,锂化工品的价格开始回落,在这两年里,整个上下游,也仅有上游资源品行业连跌两年,表现得差强人意。

2019年下半年,上游锂产品还处于低谷期,价格不断下滑,而上游企业也已低迷两年,未见反弹迹象。当时全球锂资源端50%供给来自澳洲锂矿,40%供给来自南美盐湖。而从第三季度开始,西澳地区锂矿企业出现明显的停产减产,澳洲六大锂矿只有泰利森还在正常经营,一旦锂价继续下挫跌破50美元,大部分矿山就将不得不关闭减产,行业出清已在眼前。

而随着行业出清,产能便会逐渐聚集到成本较低的锂矿和拥有优质产品的锂化工企业身上,届时锂价便会反转。于是在明确新能源车未来会持续扩产,锂化工品作为动力电池主要材料不可或缺的情况下,在周期底部逆向建仓上游锂化工品企业便是个合理的逻辑。

在明确上游锂化工品企业有着较大的基本面反转逻辑后,寻找最具有想象空间的企业,便成为了关键。

2019年起,动力电池的技术变革越发明显,当年装机量排名前三的电池厂均明确以高镍三元电池作为主要的发展路线(宁德时代—NCM622/811、日 本松下—NCA、韩国 LG 化学—NCM622/811)。作为该类电池核心材料的氢氧化锂在产业链上的战略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氢氧化锂作为未来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该需求会随着动力电池的技术变革不断释放。不会短时间被消化,有极大的增长空间,氢氧化锂毫无疑问将成为上游众多锂化工品的焦点,得之将得天下。

从国产氢氧化锂的市场看,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平分天下。但赣锋锂业在氢氧化锂上的布局更多,未来扩产的可能性也更大,最近在眼前的便是2020年马洪工厂三期将要投产的5 万吨氢氧化锂产能。在看到赣锋锂业在氢氧化锂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天空后,答案便呼之欲出。

当然仅仅从中游电池厂商出发确定需求还是不够的,从下游整车市场交叉验证标的也是必须的。新能源车产业链能否兴旺,最大的表征便是下游整车市场有没有出现划时代意义的车型。一旦出现热门车型,其上游供应商也会“鸡犬升天”,那里便会出现投资机会。

新能源车市场下一款公认具有爆款潜力的车型将会是大众的ID系列和国产特斯拉。而赣锋锂业正好是这两家下游整车企业的供应商。

最终朱雀基金依靠在产业链研究上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集团化作战复制产业链全貌,多角度出发交叉验证等方式选择出赣锋锂业这个具有产业化特色的标的,并在后续低点不断加仓,完整把握了2020年的两波主升浪。

今年七月开始,朱雀在赣锋锂业上的操作手法便不再大开大合,而是以波段为主,高抛低吸,降低成本。但并没有看出明显清仓离场的迹象。

赣锋锂业2019年财报显示,锂电池、电芯及其直接材料仅占总营收的11%,主要的收入还是依靠锂系列产品,包括碳酸锂、氢氧化锂以及金属锂等深加工锂化合物产品。但从公司布局来看,未来最具潜力的还是锂电池板块,尤其是固态锂电池(半固态)。

相比液态锂电池,固态锂电池具备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致密性,安全性能高。因为采用金属锂做为负极,可以提升40%-50%的能量密度,新能源车里程数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一旦研发成功,固态电池将主导下一代动力电池。

当然业界的共识是固态锂电池目前全面推出商用有一定难度。7月17日,在赣锋锂业2020年投资者接待日上,李良彬董事长提到,产业化后的固态电池(准确说应该是半固态)成本具备竞争力,而公司已经和一家国内整车厂进行混合固液动力电池(半固态)的装配。该表态显示出固态电池量产可期。当然这也仅仅是一家之言,具体固态电池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除了固态电池之外,赣锋锂业在废旧电池回收领域也颇受期待。回收废旧电池的打法不仅在产业链上形成了闭环,也能直切环保主题,在财政上获得更大的扶持。

2014年新能源车在我国开始崭露头角,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绝大部分的动力电池应该在2020年前报废。根据测算2020年我国将产生 24万吨退役电池,2022年该数字将增加到53 万吨。废旧电池中的锂、钴等金属元素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提前布局将使得赣锋锂业在后续的“天量退役潮”中占得先机。

今年以来赣锋锂业的股价经历两波主要的拉升,年内涨幅也较大。赣锋锂业里的机构也较多,抱团现象严重,各家机构面对业绩考核压力,需要了结一部分盈利持仓,落袋为安,所以近期走势也展现出动荡下行。

对于赣锋锂业的未来也较为明晰,如果固态电池能稳步推进,估值必将重新定义,股价也会一飞冲天。当然如果固态电池仅仅是水中月,那恐怕未来的两年都将用来消化今年增长的估值。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构成任何保证,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给我们一个“三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