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 劉貫道 消夏圖 納爾遜

 新用户71339782 2020-08-15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劉貫道 消夏圖 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年代:
作者:劉貫道
名稱:消夏圖
材質:絹本 淡彩 水墨
尺寸:縱:30.5厘米 橫:71.1厘米
藏地: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賞析:
       《消夏圖》是元代的劉貫道創作的中國古畫。本畫作畫的是一個種植著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園。本畫作現在美國納爾遜一艾金斯美術館藏 這幅畫的中心人物是袒胸卧於榻上之人。他手執麈尾,雙眉微鎖,嘴唇緊閉,彷彿正在凝思。從他的衣著神態來看,應是一位超逸的高士,人們認為他是西晉的阮咸。
       《消夏圖》畫的是一個種植著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園,其左邊橫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於榻上納涼。榻之側有一方桌,桌子與榻相接處斜置一樂器。榻的後邊有一大屏風,屏風中畫一老者坐於榻上,一小童侍立於側,另有兩人在對面的桌旁似在煮茶。屏風之中又畫一山水屏風。這種畫中有畫的「重屏」樣式,是五代以來畫家喜歡採用的表現手法,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觀賞性和趣味性。該畫的右方有兩名女子持長柄扇、攜包裹款款而來,儀態嫻靜文雅。畫面布局左密右疏,形成比較明顯的對比。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元 <wbr>劉貫道 <wbr>消夏圖 <wbr>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
       因為劉貫道的人物畫僅見《西清割記》、《石渠寶笈三編》著錄的《七賢圖》一卷,而《消夏圖》中的人物神情、器物用具之時代特徵,與南京西善橋出土的磚印壁畫《七賢與榮啟期圖》及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對照,可推知此圖所繪的超逸之士即是「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而且此圖應為劉貫道的《七賢圖》之一段。《江村書畫目》定此圖為南宋劉松年作,後來吳湖帆發現圖左竹枝空隙間款「毋道」二字,「毋」即「貫」字之首,作者應是劉貫道。
作者:
       劉貫道(約1258-1336)元代畫家。字仲賢,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家貧性聰慧,自學成才,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寫御容稱旨,補御衣局使。
       人物宗晉、唐,形態生動逼真,展卷恍然置身於人物對話之中,手勢、眉睫、鼻孔皆有動態,可謂神筆。山水宗郭熙;花鳥走獸集諸家之長。傳世作品《忽必烈出獵圖》,絹本,設色,畫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馬,從者九人,獵於廣漠,圖錄於《故宮名畫三百種》,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積雪圖》軸,絹本,水墨山水,圖錄於《故宮書畫集》;《消夏圖》卷,絹本,設色,為元畫中上乘之作,藏美國納爾遜艾金斯博物館;《夢蝶圖》卷,絹本,設色,縱30厘米,橫65厘米,藏美國王己千先生懷雲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