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钱后散文12
2020-08-15 | 阅:  转:  |  分享 
  
读钱后散文12





《杨绛对钱锺书笔记的袭用》范旭仑(续完)



范旭仑:其二。



抟扶摇按:大范挑选杨绛两篇正规发表的论文,寻章摘句,编号从“其一”起至于“其(K)Dudden书第673页起



读完了。从“研究钱钟书”的角度来看,大范的这篇文章毫无意义。还是那句话,他说杨绛袭用钱钟书,他岂非袭用杨绛和钱钟书?杨绛袭用,毕竟还写出了两篇研究论文,大范呢?他的袭用是“戳壁脚”,上海俗语,指偷偷摸摸干些小坏事儿。也说不上挖墙脚,没这个力气推墙倒,只能朝人家墙根甩几把鼻涕撒泡尿,然后招摇过市,逢人呱唧他的主动出击得手了。



《容安馆品藻录?赵景深》范旭仑,《南方都市报》20170127ABC,大范就写赵与钱有事A-、B-、C-。这就避免全文抄了,落个“抄袭”的“污名”。但是对于往来信件,大范往往是从头抄到尾巴,而其中并没有中肯的评说、分析以增进我们对钱老为人处世和道德文章的认识。但是大范的文章篇幅长了,稿费也就多了。大范实际上像清末的太监,巧取豪夺宫中瑰宝,然后偷卖于市。太监只要知道是宫里真品,并不做任何研究。



《<管锥编>手稿下落至今不明,杨绛曾托人帮忙寻找》范旭仑;《南方都市报》

范旭仑:栾贵明好像“不解”作者早把手稿备份Backup)了钱先生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复刘世南书:“近著一编,已付中华书局。排印前,先将稿本复制,以当副墨而代钞胥”钱钟书先生《管锥篇》手稿,[1]1997年视废品一般,流出中华书局[2]十七年文学1949-1966年间的文稿、出版合同及原作插图,从大出版社流到[3]废品站的小[1],新中国出版史研究要记住这个年份,它在40年里。关于[2],40年里的“阳谋”,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开口处。关于[3],刘项原来不读书,只要钱。



范旭仑:《管锥编》出版不久,旧友吴忠匡书稿为中华书局沦亡,钱默存只会申申恶詈:“大稿为某公玩忽遗失,骇怒不已。此等人身名稍泰,便忘却寒士辛苦,轻心易念,师承杨氏为我之学。无间地狱之设,亦为若辈也!”

范旭仑:杨绛[1]初以为“公家只是个抽象的词儿”,所以“感谢商务印书馆愿……[2]末期则……谓“我们国家是最好的,现在一切都很好”……



抟扶摇按:编号是我加的。关于[1],衷心款曲,哀而不伤。信“公家”,更托福于“商务”,即便不是朋友,也都是学人。关于[2],新中国毛泽东时代培养出来的忠贞。全部打水漂。

























1









献花(0)
+1
(本文系抟扶摇01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