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只小鸟死了之后的沉思

 火岩山 2020-08-15

文/东方岄


怀远子徳坐在那里发呆,看起来有些悲伤,希夷子微问怀远子徳:“你怎么了,为什么一副很悲伤的样子?

怀远子徳说:“前几天,我在车站的路边捡了一只被遗弃的鹦鹉鸟,它可爱极了,我非常的喜欢。

可是它生病了,短短三天,它又死了,看着它死在我的手里,我很难过。

但你知道吗,同时我也很困惑,我怎么会为一只鸟的死亡而伤心难过,曾经爷爷奶奶的死亡我也觉得是自然而然的事,我都没有觉得很伤心。

但今天,我去却为一只小鸟的死亡而伤心难过,这让我感觉怪怪的,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是一个冰冷的没有情绪的近乎麻木的人,但今天一只鸟的死亡,似乎让我的心灵柔软了一些,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希夷子微说:“心灵因为有爱而变得柔软,喜欢也是一样的,也能让心灵变得柔软。

当你为一只鸟的死亡而伤心难过时,只能说明你真的很喜欢这只鸟。

人只有在失去自己喜欢的东西时才会觉得伤心。越喜欢的事物,失去时越悲伤。因为投入了感情,因为不舍。

比如失恋之所以让人觉得很痛苦,就是因为失去了自己最喜欢的人的缘故。

有的失去是暂时的,日后还会失而复得。有些失去是永远的,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于永远失去的事物,你知道你再也不会拥有它了,那是心中一份希望的泯灭,你一想到它就禁不住热泪盈眶,所以人怎么会不悲伤?”

怀远子徳一边点头一边说:“嗯嗯,这个我能理解,失去喜欢的人确实很伤心,伤心到现在不知道什么才算是喜欢一个人。

初见这只小鹦鹉鸟时,它趴在马路上快被太阳晒死了,我把它拿到树荫下的草地上,给它喂了水,过了一会它才缓过来了。

后来我把它带回了家,到家里后,它就昂着头鼓起翅膀和羽毛朝我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很显然的是对我充满了戒备。

叫了一会儿,可能是看我并没有要伤害它的意思吧,它就飞到了我的怀里,小眼睛看着我对着我叫,但已经不像刚才那么激烈了,翅膀和羽毛也收了起来。

我把它捧在手里,轻轻的抚摸它,给它吹口哨,过了一会儿,它就安静下来了,静静地呆在我的手心里,还不时地用嘴巴轻轻地啄一啄我的手指头,看来它已经接受我了。

看着它在我手心里安静可爱的样子,我有了一种被需要被依恋的感觉,我觉得我要好好照顾它,尽管我不曾养过鸟,也不会养鸟。

那一刻,我觉得我是那样的喜欢这只小鸟,甚至于觉得喜欢一只鸟胜过喜欢一个人?这又是为什么呢?”

希夷子微说:“喜欢一只鸟和喜欢一个人是不同的,喜欢一只鸟不需要任何的外在附加条件,可能只是因为它有些呆萌,它很可爱,所以就喜欢的不得了。

但是喜欢一个人,却复杂多了,美丑、聪愚、高矮、胖瘦、黑白、贫富、善恶、好坏、对错、身份、地位、名望等等都是潜在的参考条件。

同样的,一只小鸟它肯接受你、需要你、依恋你,也跟你美丑、聪愚、高矮、胖瘦、黑白、贫富、善恶、好坏、对错、身份、地位、名望等无关,

这些条件可能是人赖以建立存在感的基础。但对于一只小鸟来说,却啥也不是。

你还会发现,你对一只小鸟的喜欢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只要它活着,你就会一直喜欢。

而对于一个人的喜欢,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走着走着就不喜欢了,走着走着就变得冷淡了,走着走着就有可能变成仇人了。

由爱生恨,这样的事古今都有,很少有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喜欢一辈子的。

人类创造了那么多深情唯美的爱情故事,不还是因为人类从来就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只喜欢一个人的完美爱情吗?所以缺什么就创造什么,缺什么就呼吁什么。

这并不是你认为的喜欢一只鸟胜过喜欢一个人,而是喜欢鸟和喜欢人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情感模式。

但是很显然,喜欢一只鸟比喜欢一个人简单多了。至少你喜欢一只鸟,你不会要求鸟儿对你有对等的回报。这近乎是无条件地喜欢。

但是喜欢一个人,你却希望对方要有对等的回报,无论精神的和物质的你都希望能有所回报,这其中参杂了太多的利益纠缠,其本质是一种有条件地喜欢。而这些条件随时在变,这也是对人的喜欢无法长久的根本原因。”

怀远子徳说:“刚才你提到人的存在感几乎都建立在那些飘渺的外在事物上,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你说鸟的存在感建立在什么之上?”

希夷子微笑呵呵说:“你还真是脑回路清奇,鸟儿的存在感建立在什么之上?这个问题我可不敢乱说,因为我都不知道鸟儿有没有存在感?

如果有,那么鸟的存在感是什么?是飞翔吗?是鸣叫吗?是生存和繁衍吗?还是生命本身?但生命本身又是什么?这个我也不得而知。

如果没有,那鸟儿又为什么存在?所以你看,这个问题太过高级,我还无法回答。”

怀远子徳哦了一下,说:“那还是回到鸟儿身上吧。说到小鸟,我就有些悲伤。

我把小鸟带回来后,相处了一会儿后。我担心我养不活它,于是我就打算就把它送给一个会养鸟的朋友,我觉得她养比我养要好点。

朋友果然十分喜欢,于是带回去特别用心地伺候小鸟,喂它吃喂它喝,刚开始小鸟还很活跃,会叫会飞会跟着她转圈。然而小鸟终究是病了,拉肚子很厉害。

第二天,小鸟就不太好了,有些蔫了,不怎么吃和喝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睡觉。

第三天我去看它,看着它有气无力的样子,我心里已经知道,小鸟是活不下去了,但又不愿意放弃。

我不忍心让朋友看着小鸟在她眼前死去,于是我就把小鸟带了回来,希望自己尽力让它再多活一些时间。

然而那天晚上,小鸟就死去了。第二天我用纸盒子装了,把小鸟埋在公园的一处柏树林下。还对他说,下辈子做森林里自由自在的鸟儿吧,不要再被人类饲养了。

树林里有各种飞来飞去的小鸟,它们自由而健康,快乐的飞翔和歌唱。而在它们的脚下就埋着一只刚死去不久的它们的同类。

那时我在想,鸟儿们会知道死亡这件事吗?对于同类的死亡,它们会觉得悲伤吗?鸟儿们会有“下一辈子”这样的概念吗?

还有啊,你看我对它的死亡感到很悲伤,你说鸟儿会对人的死亡感到悲伤吗?”

希夷子微说:“我们不是鸟儿,我们无法知道,死亡之于鸟儿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鸟儿们的悲伤是什么样,或许也根本就没有吧。

就死亡而言,假设鸟儿们是知道死亡的,但我们如何能知道,鸟儿们所理解的死亡和我们理解的死亡是一回事?也或许我们所理解的死亡,在鸟儿那里根本就不算是死亡?

我们恐惧死亡,鸟儿们会恐惧死亡吗?我们讨论前世今生、生死轮回,鸟儿们会知道前世今生、生死轮回吗?恐怕连这样的概念都不会有吧。

我们讨论天堂、彼岸、救赎、福报。鸟儿们会知道这一切吗?又或者鸟儿的世界也有这一切吗?

假设鸟儿们也有这一切,那么它的呈现形式是什么,人类可不可以借鉴?借以修正人类自己的谬误。

假设鸟儿们没有这一切,那么人类的这一切不过就是人类自己的臆想罢了,真的很有必要吗?对于生存繁衍有什么意义吗?

就目前来看,这一切带给人类的混乱远远大于带给人类的良好秩序,所以这难道不是荒谬的吗?

所以,对于鸟儿们会知道死亡这件事吗?对于同类的死亡,它们会觉得悲伤吗?这样的问题,恐怕所有的答案都不过是人类自己的视角而已,毫无任何意义。

与其问鸟儿们这些问题,倒不如问人类自己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生死?

人类要诚实的不带任何自欺欺人的、怪力乱神的、不可证伪虚妄的东西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要用那些救赎、来世、妖鬼等满嘴跑火车的东西来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生死,抵达真理。”

“嗯嗯,是的了,这一切不过是我们人类自己的视角而已,或许鸟儿们根本就不这样以为,所以鸟儿们才是自由快乐的,尽管这还是我们自己以为的。

这是个美丽的世界,也是个悲伤的世界,人不过是以悲伤的心情在这个美丽的世界寻找一时的安慰罢了。

找到了,欣慰,找不到,沉沦。相遇了,欢喜,失去了,悲伤。

心灵可能会变得冰冷,但总有一些相遇会让心灵再次变得柔软,温热如初。”怀远子徳如是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