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签约诗人逸风(王庆堂)朗诵《叙事散文诗:我的舅舅》

 诗画天地图书馆 2020-08-16

(本版插图系知足老马摄影作品)

逸风作品

我的舅舅

夜风轻轻地吹着,云遮住了月亮的眼,这条经常干枯的小河,静静地睡在我旁边,偶有知了悄悄地叫唤,梦的脚步不知不觉来到了舅舅的百年小院儿……

无数次想象着舅舅那奇葩,情不自禁的徜徉着那岁那年,那真的是不堪回首,是哪个作家笔下的离奇情节,却是真的发生在舅舅身上,也真的不可思议,或许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顺其自然……

瘦小的舅舅骨子里本是文艺青年,仿若一团火焰,那执着隐藏着心的不甘,那是五十年代的沧桑大地,老家山东还是那样的贫困不堪,就像“闯关东”,不是戏更不是偶然,舅舅的追求的路上充满了奇异和心酸……

几个愣头青,年轻的小伙伴儿,刚刚出发就遭遇到阻拦,出了老家地界,三个小伙子开始了梦的徒步跋涉,却没有想到竟然那么艰难!有目标的奔跑,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没过多久,饥肠辘辘,带的干粮也实在是太可怜……

凄冷的夜真的好无助,既要赶路还要躲过联防,荒郊野外三个小伙伴相互依偎着,经常路遇艰险,饥寒难耐竟往坟茔地钻,甚至与死人为伴,若是赶上风雨交加,更是苦不堪言,真的太恐怖啦!这在平时,想都不敢想,更不敢看。

好像是考验,半个月的跋涉绝对是人生最难忘的纪念!满怀期待的舅舅他们到达目的地~北京,然而一切并非心愿,四处碰壁遭遇冷脸,三个小伙伴竟然要饭坚持了三天,终于看到了希望,无奈老天不开眼,其中只有一个勉强留下,低三下四的苦求也没有结果,三个人只能分道扬镳,开启各自的探险……

舅舅只身一人,只能再次跋涉,投奔东北的姐,也就是我的妈妈,那时我还没有来到世间。此时的舅舅已经是精疲力尽,却是第一次体味东北的凌冽冰寒,本来饥肠辘辘再加上这个陌生冰冷的城市~哈尔滨,舅舅花光了身上最后的几块钱……


那时候我的家也是贫困潦倒,妈妈病重在家,与其说调养,不如说是苦苦支撑着,粮食根本不够吃,要经常出去挺远挖野菜,全家靠着爸爸一个人的死工资,家里还有一个叔叔。舅舅一路打听找到了我家,看着舅舅落魄的样子,看着已经不成样子的脸,弱小的舅舅怎能吃得了这样的辛苦啊!姐弟俩哭到一起……那岁那年!

离开了贫困干枯的土地,舅舅却有着自己的信念,必须赚钱!经人介绍又开始与出苦力为伴,繁重的工作累跑了不知多少人,风霜雪雨中咬着牙挺着,辛劳,煎熬,屈辱,磨难,许多时候打掉的牙只能自己一个人往肚子里咽,还好真的能够吃饱饭,而且还可以有一点点“私房钱”。

即使这样也是好景不长,不是因为别的,是老家那边姥爷姥姥含泪的呼唤,故乡的家里面告急,太需要舅舅这个男子汉,辗转反侧,没有选择!爸爸妈妈舅舅他们合计着,折腾了一大圈,最后只能默默踏上回家的路,还是带着不甘……


或是时来运转,或是感动了苍天,回老家不久,舅舅便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最意想不到的是从庄稼院的农民变成了民办教员,几年后成了学校主力,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师;舅舅成家了,其乐融融,小院里充满了家的温馨与和谐,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舅舅这里应该算是不错的体验。
那是1972年,妈妈带着姐姐和我回老家,第一次看见舅舅,我们就住在舅舅家的小院,葡萄架下,和姐姐还有小表弟小表妹们,听舅舅说着那“趣事”流年,我似乎懵懂了舅舅那张沧桑的笑脸。又过了几年,舅舅再次来哈,风趣的“故事”惹得全家孩子们都围在舅舅身边,长大了才慢慢品味出有多少舅舅的“血泪史”在里面……

以后的日子里,几次回老家都会和舅舅聊上一会儿,听舅舅拉上一段二胡,后来,我的儿子也受舅舅的启迪,一支笛子开始,音乐天赋得以深度挖掘展露,竟然参加了龙江春晚。走过了沧桑的舅舅变得那么慈祥,尤其对孩子们总是充满了爱怜,已经是校长的舅舅如数家珍的欣慰着他的桃李满天……


岁月不解风情,再次看到舅舅已经是纯纯的老农民了,黢黑的肤色加上已经弯曲的背,麦田里的守望者,总是露出一口白牙。早已经妻贤子孝儿孙满堂的舅舅,不改老农民又是老校长的本色风采,总是那么质朴无华的憨笑着,成为孩子们的中心。

走过了那么多岁月风尘,经历了那么多蹉跎坎坷,还有经常的病痛折磨,舅舅沧桑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轻轻的含笑中露出坚强和慈爱,平日里并不多言只是一个人忙碌着,……

舅舅的小院儿生机盎然,菜豆黄瓜茄子还是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好东西,月季花金银花都在悄悄地装扮着这个“世外桃源”,葡萄架下,舅舅的茶炉又是香烟袅袅,梦幻般的小院儿里芳香四溢,舅舅已经有些驼背的身影与小院儿融为一体,散发着浓浓的泥土的气息……

亲爱的舅舅,在您八十大寿之际,恭祝您福如东海,康乐百年!


作者简介

逸风(王庆堂)供职于中国华电直属单位,爱好写作,曾经在山东某杂志、哈尔滨多家报刊杂志以及多家网络媒体发表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