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明天会更好苏苏 2020-08-16

电影《新龙门客栈》里面,手握大权的宦官们就没一个好人。

只要这帮人一出现,那一准没好事。

他们聚在一起,不是残害忠良,就是鱼肉百姓。

明代宦官的典型代表大概就要数“九千岁”魏忠贤了,他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不知害死了多少人。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因为宦官的对立面是士大夫集团,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士大夫们看宦官,当然是各自鄙视。

但如果宦官真的如此不堪,为什么明朝皇帝越用越顺手呢?

如果只把宦官当成皇帝斗大臣的工具,那就太过于流于表面看问题了。

01

在明朝刚刚建国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特别警惕,曾经下令,禁止宦官读书识字,还在皇宫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令者斩。

这里的“内臣”说的就是宦官。

那问题就来了,朱元璋对宦官这么提防,为什么宦官后来会权倾朝野呢?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说起了。

我们知道,朱棣是通过造反上位的。

他本来是驻守北部边疆的燕王,后来发动兵变,率军南下,夺取了皇位。

朱棣的王府里有好几位能干的宦官,在战争期间从事情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郑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朱棣能够夺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朝廷里有内应。

朝廷上的官员受到儒家忠君观念的影响,不大可能做内应,宦官们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看到朱棣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就私下和朱棣联系,暗中传递朝廷的最新动向。

朱棣即位以后,为了投桃报李,开始重用宦官。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当然,朱棣作为一代帝王,不可能仅仅出于感激,就打破朱元璋定下的规矩。

他的这种做法,背后还有更深的政治目的,那就是用宦官去防范和压制文武百官。

你想,朱棣通过造反登上皇位,朝廷上当然有人不服,所以朱棣登基以后,就对反对派大臣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可是杀归杀,幸存下来的大臣们,他们心里会不会有怨言呢?

这一点朱棣心里可没谱,毕竟皇帝都是以猜疑为天职的。

于是,朱棣为了提防大臣,就开始重用宦官。

02

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太监去做监军。

当时朱棣刚刚即位,全国人心不稳,他就派出几员大将,去接管边境地区的军权。

他对这些大将不太放心,就又派出几名心腹宦官,跟过去监视他们,这就是宦官监军的开端。

后来,朱棣从京城的军队里挑选出14万精兵,组成了一支精锐部队,叫作“十二团营”。

统领十二团营的,居然是宫里的宦官。

于是,宦官监军渐渐变成了正式的制度,宦官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司礼监,也渐渐取代了原来的兵部,成为最高军事决策机构。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除了让宦官监军,明成祖朱棣还有一项制度创举,那就是设置了东厂。

东厂是一个特务机构,由宦官进行管理,专门负责监视文武百官,以及一般百姓。

请注意,东厂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监视锦衣卫。

锦衣卫也是一个特务机关,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

朱棣觉得锦衣卫在皇宫外面办公,他们平时都在忙些什么,是不是对自己绝对忠诚,都不好判断,于是他又设立了东厂,派宦官去做东厂的首领。

这是因为他觉得,宦官是自己身边的人,用起来最放心。

东厂位于今天北京的东安门附近,大堂的入口处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字:“朝廷心腹”,大堂上还供奉着南宋名将岳飞。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这些都特别能反映东厂的本质:充当皇帝的心腹,对皇帝个人效忠。

东厂的管辖范围很广,大到军事将领们的不轨企图,小到老百姓对于朝廷的私下议论,他们统统要管。

03

明代宦官除了少部分人,大多数都奉公守法。

他们和士大夫之间的冲突,并不是源于道德上的高低,而是源于做事逻辑上的差别。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宦官是皇帝的代理人,不受部门政治的影响,做事也只看效果。

士大夫内部却存在盘根错节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做事还受到儒家道德观念的限制。

而这样的逻辑,在做具体事情时,宦官比士大夫好使多了。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在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间,黄河决堤,水淹千里。

皇帝朱佑樘先是派工部侍郎陈政去把河堤封住,结果陈政还没完成任务,就死在了任上。

皇帝就又派了一个叫刘大夏的官员去治理黄河。

刘大夏看到黄河水患这么严重,心里很着急,赶紧动员各种资源,抢修河堤,援救灾民。

问题是,他的政治影响力很有限,根本没法把各个部门的人团结在一起,去完成救灾的任务。

皇帝看到这种局面,决定任命一个叫李兴的宦官去担任抗洪抢险的总指挥。

这位李兴代表的是皇帝的权威,他来了以后,抗洪团队立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李兴直接从皇帝那里要了两万两白银的经费,朝廷还投入了12万的工人,并且调拨了河南和山东一带的粮食,用于赈灾。

在李兴的统一指挥下,这次洪灾很快得到缓解,受灾的百姓对李兴这个宦官非常感激,甚至把他视为再生父母。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遇上这些自然灾害,士大夫不好使,还是宦官比较给力,这是因为宦官直接代表皇帝,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可以打破各种部门利益。

士大夫内部却存在盘根错节的部门利益,尤其是那些地方官,他们往往要照顾地方利益,为地方说话。

所以遇上急事的时候,皇帝总喜欢派宦官去解决问题。

04

也正因为宦官做事逻辑的特殊性,所以使得他们在帮皇帝打理财务时,成为了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宦官就像是皇家的职业经理人,帮助皇室经营着他们的资产,目的就是保值增值。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我们经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工商业当然比农业要挣钱,这一点明朝的皇帝其实很清楚。

在当时,挣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矿,尤其是金矿、银矿,那开采出来就是钱啊。

明朝的皇帝们不仅喜欢开矿,还主要派宦官去负责开矿,这些宦官被称为“矿监”。

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派宦官去开矿,所得的收入大部分属于皇帝个人,不会被政府拿走。

比如万历年间有一个名叫陈增的宦官,长期在山东地区采矿。

他在当地受到官员和民众的抵制,因为他如果判断老百姓的房子和土地下面藏着矿产,就会对老百姓说:你家里有矿啊,然后强迫老百姓搬走。

于是,山东的官员经常向皇帝上奏折告他的状,但是万历皇帝从来只当没看到,因为陈增是在替他赚钱。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比起读四书五经,宦官对奇技淫巧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万历年间有一个叫陈奉的宦官,担任矿监,替万历去采矿。

他除了采矿,还对一项事业特别着迷,那就是冶炼高碳钢。

当时,中国的工匠们已经知道,把特定数量的碳粉与铁混合,能够提高钢铁的硬度。

陈奉当时制定了一项生产计划,想要大批量生产高碳钢。

但他做事特别鲁莽,为了讨好达到炼钢的效果,经常与当地老百姓发生冲突,比如损坏老百姓的农田和墓地。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这在儒家士大夫看来,是难以饶恕的恶行。

于是,士大夫们想方设法阻挠陈奉的开矿和炼钢事业,陈奉在任只有两年,就被召回了京城,他的理想和计划也就此终结了。

05

除了开矿,宦官们还致力于发展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长江下游的苏州和松江一带的纺织业。

明朝在这些地区建立了不少纺织工场,并且雇佣了一万多名工人来做工。

负责管理这些工人的也是宦官。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宦官为了讨皇上开心,也为了给自己捞油水,当然是变着法子提高产量,拓展销路。

苏州、松江一带的纺织品不仅行销国内,也成为大宗出口产品,为国家创汇。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面有一个叫杨金水的宦官,就是江南纺织业的职业经理人。

为了创收,他还亲自出面,和外国商人谈判,争取外贸订单。

杨金水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类似他这样的人,在明代历史上确确实实地存在着。

你看宦官已经俨然是一家企业的CEO了,不仅业务遍布国内,还远销海外,甚至能和外国商人谈笑风生。

这个和我们印象中只会残害忠良的宦官不一样吧。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还有郑和下西洋的例子。

郑和的船队的航海技术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而且给大明王朝开辟不少海上贸易。

郑和在下西洋这件事中的角色,既是军队的统帅,又是国家的外交官。

无论从哪方面对比,哥伦布都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但只看到成本,看不到长远收益的士大夫们,认为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

而且让一个宦官出使海外,成何体统。

所以上面提到的那位治水不力的刘大夏,一把火把郑和的航海文件给烧掉了,我看你还怎么下西洋。

士大夫们真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事没成几件,搞破坏则是杠杠的。


开矿、发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

比起思想闭塞的士大夫集团,宦官简直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虽然明代宦官贡献不少,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存在就是正确的。

这些事情本不应该宦官来做,说到底,还是大明王朝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历史上真正明代宦官:距离工业革命最近的一批人

宦官揽权是皇权专制的延伸,并非是为了给明朝发展资本主义。

加上宦官无法传承财富,也就无法实现资本积累。

哪怕他们离工业革命再近,也无法让大明王朝开启真正的工业革命。

这样的生产关系,注定明朝时的中国,错失工业革命。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