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的人们何以活得如此乐观?

 昵称535749 2020-08-16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国乃至世界都带来极大的震荡。疫情最前线的武汉,更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除了面临病毒的考验,可以想象,疫区人民还得面临着多么大的心理考验。

可与此同时,有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关注:在专门收治轻症患者的武汉方舱医院开始了广场舞的斗舞大会。最开始是由零星的医护人员领舞,而后患者们开始自发跳起来。除了跳广场舞的,还有打太极的,更有自编自导小品的。

而广大因疫情只能宅在家中的老百姓,也纷纷朋友圈开始了烹饪大赛、电饭锅蛋糕大赛,瑜伽大赛,录歌大赛。在病毒的重创之下,中国人何以保持乐观? 

个体在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心理发展现象,称为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中国人在经历疫情中仍能保持积极的心态,正是强大的心理复原力在起作用。

那么,心理复原力与什么有关呢?

研究者们发现,一个人的生活中出现的“保护性因素”越多,就越有可能表现出心理复原力。保护性因素可以是来自于个体自身的,也可以是来自于环境的。从个体自身来讲,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国人的心理复原力,可以从大家共性的方面:环境保护因素进行探讨。环境因素包括家庭、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在家庭方面,中国人尤其重视家庭观念,而家庭的环境和氛围是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不少中国人心中仍保留着大家庭的概念,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不仅仅是直系亲属,旁系亲属也会主动关心,从而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持。

在社会方面,本次疫情中,国家成为人民的坚强后盾。政府所做出的迅速反应以及实行的一系列举措,成为中国人面对疫情的一剂剂强心针。

如国家对新冠肺炎患者的免费救治,解除了所有老百姓在医疗费用方面的后顾之忧。从武汉封城的决定到协调全国医疗力量奔赴湖北救援,让灾情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及时救治,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扩散。

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会对社区老百姓开展健康摸查排查、排忧解难、代购生活物资的工作,从实际上解决了生活的困难,从保障生存需求的角度稳定了民众的心理状况。

此外,人是一个社会性动物。周围环境中的他人如何看待困境,应对困境,会影响我们对困境的看法。

当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带动下开始“斗舞大赛”,那些原本因为疾病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患者会受到这些积极行为的影响,加入其中或产生“原来别人可以如此不同地面对疾病”的观念。

朋友圈中的烹饪大赛、电饭锅蛋糕大赛等自发活动也是一样,关注点的转向将疫情带来的威胁和恐慌暂时放到一边,转向为精进厨艺,趣味PK,与家人一起享受美食等积极的生活行为之中。

在文化方面,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

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国人曾经面对过多少逆境,但无论什么困难,中华民族都始终带着饱满的生命力,坚信逆境中仍有可为的信念。中国人从一个个困难中走来,并且成长得更为强大。每一个中国人就同整个中华民族一样,流淌着自强不息的民族血液。

心理复原力有助于处于逆境中的个体增加幸福感和创伤后的成长。正是源于我们的家庭、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保护性因素”,才让我们拥有良好的心理复原力,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雷鸣,戴艳,肖宵,曾灿,张庆林.心理复原的机制:来自特质性复原力个体的证据.《心理科学进展》
2、刘取芝,吴 远.压弹:关 于个体逆境适应机制的新探索.《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3、韩黎,张妍,郑涌.基于文化的心理复原力研究.《心理学探新》
4、金牧羊.心理复原力的研究综述.《学理论》
5、雷鸣,宁维卫,张庆林.心理复原力的内涵及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文:马健文
责任编辑:殷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