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自闭症”患者,原因在于生活中一个小习惯

 谢耳朵馆长 2020-08-16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自闭症患者的社交功能有明显障碍,表现为不喜与人交流、语言异常等等。
以前人们认为儿童之所以患上自闭症是因为父母的冷漠以及教养方式不正确所致,但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自闭症是一种以遗传因素为基础,同时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发育障碍。
但病因至今众说纷纭,仍无定论。
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是不幸的,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并非生理疾病,而是一种单纯的心理现象,它们之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的冷漠似乎日益突出,很多人不喜欢与人交流,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亦或是本有一颗炽热的心,但碍于各种世俗眼光而被迫压抑自己,其实质是一种自我封闭、自我设障,他们是另类的“自闭症患者”。
我们观察那些热情主动并且受到欢迎的人们就能发现,他们很多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父母之间以及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和睦,但家庭的完整帮助他们形成了缺陷较少的性格。
这些人敢于表达情感,与人相处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他们乐观开朗,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生活过得丰富且充实。
他们打开自己的心扉,接纳别人,喜欢与别人交流,并且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但还有一些人则正相反。

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喜欢“单干”,或许是因为好胜心不允许他们与别人合作,亦或是因为过多依赖自我防卫,总之一看到他们脑海中就浮现出“孤独”“孤僻”“不合群”等负面词汇。
经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具有这些自闭症特点的人,很多都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家庭。
家庭的不完整通过影响他们的性格导致他们适应社会困难以及不喜与人交流。
对于他们来说,与人交流甚至是一种折磨,由于他们从小就没有感受过父母完整的爱,因此难以体会到别人对自己传达的信任感以及不信任感,也没有能力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或者厌恶。
于是他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视为一种威胁,从而封闭自己的内心。
总之,他们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甚至自己都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

心理自闭的人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兴趣狭窄。
他们往往只有一个兴趣或者没有兴趣,因此他们能够在唯一的兴趣领域中取得一些成就,但是受制于较差的交流能力,他们前进的步伐总是受到阻碍。
除了严重的自闭倾向以外,更多的人则是在自闭与开放的区间内徘徊不定,例如在熟悉的朋友和亲人面前,他们感到非常自由和放松。
但是在陌生人或者不那么熟悉的人面前,他们往往一言不发或是谨慎异常,虽然在陌生人面前拘谨是人之常情,但有些人却走上了极端,他们过于害怕受到他们的攻击。
研究表明,害怕社会交往总是与负面的交往经历相联系的。

他们以前可能遭遇过很多起被陌生人伤害的事件,因此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以至于损害了正常的人际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愿意也不敢与他们交流。
除了习得的条件反射之外,他们也可能出现了社会知觉偏差。
认知启发中的锚定启发(Anchoring heuristic)是指对于模糊信息,人们首先会抓住一个锚定点,然后逐渐调整自己的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在对他人进行判断时,人们常以自己作为锚定点,心理自闭的人同样如此,他们在判断陌生人时,总是以自己作为参照。
只要对方的言语和行为与自己不同,他们就会将其判断为与自己价值观不同的人,从而有意无意地拉远彼此的关系,拒绝对方的靠近。

为什么这个社会患上“自闭症”的人越来越多?
父母外出务工,离婚率也越来越高,不完整的家庭就会越来越多,性格有缺陷的孩子不断增加。
人与人之间的戒备心理越来越重,同时受到认知启发的影响,人们拒绝陌生人轻易接近自己,封闭自我。
此外,生活的压力使很多人感到无能为力,放弃了寻求外部环境的帮助,更多地挖掘内部的自我支持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自闭现象或许会越来越普遍。
人们必须及时发现自己的“病状”,牢记打开自己,才能接纳别人,同时也是接纳自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