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赋 作者:段书升 踞沁河之上源,依太岳之东麓。为三晋之州县,壤八方之水陆。岁月文悠,衍于积淀;山川物厚,载于员幅。风物宽堪可眼量,史迹布任凭心读。耕乡土必分四季,惬民心何啻五谷?林莽深,葩卉蔟。云岚裹,溪泉掬。天上其遥,徒生一脑非非;人间此至,善罢九肠郁郁。境谧景幽,人和气淑。政在中畿,谁轻下国? 尔乃四围叠土,满目重峦。土呈缃垫,峦戴青冠。隆西北而嵽嵲,走东南而盘桓。一岭水分,隔沁汾自成陇断;众河隈汇,经风雨能见灏漫。况复灵生天照,物阜地藏。山隐狼豹,野出猪羊。木之莘莘,高矮皆茂;矿之庶庶,土石俱强。煤铁铝钒之卓,灌乔草本之良。木耳蘑菇之盛,黄芩连翘之香。是以皇皇物宝,冉冉年光。天多赉赐,人有祺祥。 夫何十乡蔼蔼,万木森森。位居省首,誉享人心。迎天一碧,中意众禽。斯叶斯枝,皆沁一生之色;亦山亦岭,各镶万亩之林。松杨之斜影,桦栎之太音。自在无非鸟啭,风流难得人吟。又乃茫茫野草,薿薿柔衾。是甸长年能在,为坡到处可寻。一再牧羊攘攘,几曾放马骎骎。于是铺阪隰,衬冈岑。招趵趵,聚彬彬。地殊名远,景秀客临。欲行汲汲,未顾涔涔。 伊彼风雨无常,春秋有记。隶郡属国之时,设县置州之地。自商周之遐迹,及明清之迩事。泛泛文物,朗朗景致。久在流传,频于荟萃。古风护而归真,遗产珍而纳馈。遂尔老建悠悠,旧墟比比。石刻幢幢,秧歌懿懿。学业祈于大殿,文昌之楼;佛光照在深山,圣寿之寺。阳城遗址其遥,溯向岁华;石窟摩崖何赏,成于琢器。听小调伴之敲鼓,为民歌演以唱戏。景物不虚,彰显世情;文化能实,激昂人意。 惟五镇九乡之县,同根各族之民。永是英雄人之地,曾经围困战之春。虽堪标后,岂复述陈?蔚然况变,炯尔岁新。万千人众多乎?同心更贵;七十华年颂也,共度愈真。历任官员之抱负,各阶黎庶之艰辛。由是三产繁昌,诸行弘盛。传统守持,新型强劲。农之本也,民食为天;工则必然,国强需柄。药材粮食之丰,建筑重工之硬。道远而自催,马腾而相竞。促销售而争一流,提服务而欢百姓。重教强培,学贤礼圣。兴卫壮医,救人治病。更如参险为民,施保凭政。城乡协以增人险,社保全而应人性。童孺无忧,翁媪有庆。 注解: (1)京畿:京都管辖之地。 (2)下国:京师以外偏远之地。此处指沁源县。 (3)嵽嵲:山势高峻。 (4)皇皇:美盛之状。 (5)“十乡蔼蔼,万木森森。位居省首,誉享人心”句:沁源森林分布在全县大小山岭,林地面积达210万亩,森林覆盖率55.3%,居全省之首。 (6)太音:幽微之音。 (7)趵趵:脚步声。 (8)汲汲:心情急切貌。 (9)归真:还其本来。 (10)幢幢:往复不绝。 (11)懿懿:醇朴美好。 (12)炯尔:明显貌。 (13)三产:指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14)柄: 根本。 (15)“城乡协以增人险,社保全而应人性”句:;协调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增加人寿保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附合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