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自己的身体,练就内家功夫——醒筋健康管理模式之八

 感通天下 2020-08-16

以前有这样一句老话:“脏腑如能语,大夫色如土”。

朋友们可能会问了,“脏腑能说话吗?”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脏腑不但能说话,而且还可以“说”的绘声绘色!

脏腑是如何“说话”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点医学诊断常识。中医看病,最讲究的就是四诊八纲,辨证施治。四诊是什么?望、闻、问、切。望什么?形色。通过人的形体与气色来判断脏腑气血的传变状态。切什么?切气脉。寸口、人迎、趺阳,通过脉诊辨识人体脏腑气血的传变状态。闻什么?五味入鼻,分五行配五脏,可知气血之邪正。问什么?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不外乎主观感受、饮食起居、工作状态等,这些对于脏腑的气血传变有着更加细致和复杂的生成逻辑。

这些个诊断方法,我们已经用的非常习惯了。可是大家有没有往深层再追问一步:这些个诊断标准是从哪里来的呢?经验?肯定有。推理?理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管是为医之道还是做学问,最好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在学校讲课的时候,讲到经络腧穴部分,我就会问我的学生:经络腧穴是怎么来的?很多同学都会说是书上来的。有明白一点的,就会给我讲讲马王堆出土《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解释说,原来发现人体只有十一条正经,后来逐渐发展成十二条的。我接着问大家,是怎么发展成十二条的呢?是靠猜的吗?当然不是,肯定是靠实践验证得来的。怎么实践,如何验证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问的同学们瞠目结舌。我想大家这会儿也该有点犯糊涂了吧!经络腧穴,无影无形,这个“东东”是怎么被发现、被验证,并且还能被使用的呢?这就回到咱们开始的话题了。脏腑可以“说话”,经络腧穴就是一种语言载体。在某种意义上,经络腧穴的反应,就是表现脏腑气血传变状态的“语言”。也可以说,经络腧穴的反应就相当于脏腑在说话,只不过这种说法,听不到声音而已。

说到这里,大家就又会问了,经络腧穴是如何反应的呢?靠的是“气”。

提起中医,离不开“气血”两个字,血液的运行,人体是不容易感知的,如果能感觉到自己的血液流动,就是病态了。但是气不同,气是可以感知的,而且身体越好的人,身体的气感就越强。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练气士,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不断实践,才有了后来的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通过对身体的特殊训练,使身体气机鼓荡,经络里气机饱满,运行通畅,人体自然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经络气机运行的线路和状态。这都是真实不虚的,不是靠抽象思维空想出来的。

《内经》开篇就讲到了“气从以顺”是健康长寿的先决条件,可是如果我们不了解气机在人体运行的规律,又如何来调节自身的气机呢?“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这样的话不能拿来唬人,而是要自己用身体去实证才行。

还记得前面的文章中和大家分享的“中医解剖”逻辑吗?它是怎么实现的呢?就是靠气机循行感知实现的。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练气,是通往中医殿堂的唯一途径。所以,去年我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就说过,“顺气”是中医的第一要务。“呼吸精气,把握阴阳”,如果不懂这个呼吸法则,想明白阴阳、虚实,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体脏腑、肌肉、骨骼等等组织结构,都是可以在气机感知的状态下明辨优劣的。身体在气机传变的前提下,会有各种语言表达形式:酸麻胀痛、寒热温凉等等。这样的气机动变语言如果是被动出现的话,就是病症;但如果是通过练气的法则主动出现的话,是谓“得气”,这样的主动行气、运气,就是内家功夫的修持法则。

在过去那个封闭保守的年代,想要学会这样的呼吸法则,简直是比登天还难啊!除非碰上世外高人亲自指点,否则想学习这样天人合一的不二法门,是绝无可能的。当年在武林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宁教十套拳,不教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就是顺气的法则,也就是“呼吸精气”的法则。

掌握了这呼吸法则,就可以用气做为解剖工具,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递进式的解剖了,时间一长,脏腑、经络,阴阳、虚实,都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懂自己身体的过程,就是内家功夫修炼的过程。这两者相互参照,互为因果,既可以明心见性、学会中医,又可以获得健康、长命百岁。

醒筋健康管理模式的“模主”们,已经走在了从自知开始的健康之路上,期待更多朋友的加入,健康同行。气顺了,运就顺了,然后就是一顺百顺! 

挺起民族的脊梁,从醒筋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