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校防疫为有效防控疫情,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校期间大学生要提高认识,科学防护。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并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疫情防护工作,积极开展线上思想政治学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条令的学习,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为应对疫情做好身体准备。 第一,大学生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向学校有关负责人报告基础信息,密切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如图3-2所示)。如发现自己或周围同学中有出现可疑症状的,应立刻向防疫负责人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如果接到疾控部门的通知,不要恐慌,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己身体状况的观察。 图3-2 做好基础信息登记并测量体温 第二,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大学生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确需外出的要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并报告学校负责人。 第三,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建议佩戴医用口罩。 第四,尽量减少接触公用物品,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者香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 第五,减少与他人的接触,以点头礼取代握手,条件允许时,尽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第六,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应尽量远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图3-3所示),避免与发热或咳嗽的人密切接触。 图3-3 远离人员密集的场所 第七,大学生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的学习。 第八,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建设和体育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强健体魄,做到情绪稳定,不恐慌,不焦虑。 第九,注意饮食安全,用餐前务必清洗双手,注意与其他用餐者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1.宿舍宿舍是大学生活动休息的重要场所,宿舍成员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共同保持宿舍的环境卫生。 ①宿舍成员在生活中应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 ②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保证早晚至少通风1次,每次至少30分钟。 ③宿舍成员应随时保持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尤其要注意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④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鼻、口。 ⑤外出归来应立即用肥皂、消毒水、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用流动水冲洗双手。 ⑥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使用过的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都应该放在专用的垃圾袋里面,密封良好后标记为污染物再丢弃。 ⑦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可选择瑜伽、健身操、武术操等便于在室内进行的锻炼方式。 2.食堂食堂是学校的后勤保障单位,对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①大学生去食堂就餐时应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分餐进食,并与其他用餐者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②就餐时少交流、少讲话,专心用餐,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③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④用餐完毕,立即佩戴口罩,并及时将厨余垃圾倒入指定垃圾桶内,做好餐后手的消毒及个人防护。如图3-4所示。 图3-4 食堂安全就餐 3.图书馆、教学楼等其他公共空间图书馆、教学楼等其他公共空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出入图书馆、教学楼等其他公共空间要佩戴防护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与其他人员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如图3-5所示)。 图3-5 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上下楼时应尽量避免乘厢式电梯,建议走楼梯、扶梯,无法避免时应减少接触电梯表面(如图3-6所示),必须接触时可借助于纸巾或手套,并做好手部消毒,当电梯表面被唾液或痰液等污染时可用84消毒液等消毒剂擦拭消毒。 图3-6 避免接触电梯表面 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个人产生的垃圾,用过的纸巾等不能乱扔,应立即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借阅图书前后或传递文件、资料前后均需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洗护用品认真洗手,必要时用免洗型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利用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线学习,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如图3-7所示)。 图3-7 利用网络在线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