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的傻子【图片源自网络】【版本:戚蓼生序甲戌本】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必须肯定,晴雯对袭人的态度确实有点过分。袭人是作者钦定的【贤袭人】,也是大家公认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忍气吞声、宽宏大度只为求得大家平安,并非耍滑使奸之人。若说袭人没有一点私心也不实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千年古训肯定有其普遍性。但袭人的私心绝不是踩压别人以求上位,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因为那样就完全背离了作者的人物设计。书中开篇即说本书写的【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第3回又说【贾母因溺爱宝玉,生恐宝玉之婢无竭力尽忠之人,素喜袭人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遂与了宝玉。。。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竭力尽忠、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痴】以及后面的【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贤袭人、花解语】等语,都是作者对袭人的明确定性。第19回,【袭人笑道:“再也没有了。只是百事检点些,不任意任情的就是了。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宝玉笑道:“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袭人冷笑道:“这我可不希罕的。有那个福气,没有那个道理。纵坐了,也没甚趣。”】可见,袭人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异样、痴女子】,或者说就是一个【忠奴】典型,即使对人人羡慕的荣华富贵,也不会像世俗一般人那样趋之若鹜。 因为袭人【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所以对袭人来说,宝玉就是她的天、她的命、她的一切。【宝玉好我才好】是她时时尊奉的信条,或者说就是她所谓的【私心】。保持怡红院风平浪静,保证贾宝玉安然无恙是她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那样才能体现她的克尽职任,她自己也才会心安理得。所以即使晴雯揭她短说她挨了【窝心脚】,她见宝玉气黄了脸,自己羞愧交集,强压火气都能忍辱含垢地好言劝慰晴雯出去。没成想又让晴雯抓住话柄,火儿没熄灭反而烧得更旺了。 最难能可贵的是袭人有涵养,宽宏大度,无论晴雯怎样讥刺她都能够再三忍让。昨日只因宝玉认为是小丫头开门,才误踢了袭人,今日反成了晴雯的话把儿。本来,晴雯刚开始和宝玉斗嘴的话里还有替袭人抱不平的意思,但此刻就变成了专门揭短。而且进一步说:【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什么事儿?无非就是宝玉和袭人偷试云雨之事。晴雯不仅不给袭人留脸面,也不给宝玉留脸面。后来宝玉真的动了气,一定要去回太太打发晴雯出去。此时,她又心生悔意,反把宝玉的气话当真,【晴雯哭道:‘我多早晚闹着要去了?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只管去回,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可见晴雯把名声看得比命还值钱,宁肯一头碰死,也不愿出怡红院。【(宝玉)说着一定要去回。袭人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碧痕、秋纹、麝月等众丫鬟见吵闹,都鸦雀无闻的在外头听消息,这会子听见袭人跪下央求,便一齐进来都跪下了。】宝玉无法,只好偃旗息鼓。结果还是袭人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跪地求情,才平息了这场风波。袭人这种难能可贵的以德报怨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 没成想那些喜欢抹黑袭人的读者又开始说话了,说袭人为晴雯跪地求情,是害怕晴雯把她和宝玉云雨的事儿捅到上面去。如果贾母、王夫人知道了这事,袭人不会有好果子吃。说这是袭人明为晴雯暗为自己云云。其实,这种说法是对封建礼法一窍不通的外行话。实际上,这种事在封建贵族家庭就是明事暗做。第65回兴儿说【我们家的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伏侍的。】袭人就是贾府上层专门【放】到宝玉身边的【伏侍】者之一,和宝玉上床天经地义。无论贾母、王夫人还是贾政都通人事,他们不会相信宝玉身边【放】一个【陪侍】的大丫鬟还能保证他们冰清玉洁。除非宝玉是【二椅子】!所以宝袭云雨作者说【亦不为越礼】,脂砚斋说【写出袭人身份。】【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红楼梦中人都清楚这种规矩,晴雯自然也不例外。她这里如此说只不过是给袭人罗织丑名,满足自己的情绪发泄而已,她不会愚蠢到往上捅。第30回金钏挑逗宝玉【我倒告诉你个巧宗儿,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结果和主子有私的彩云安然无恙,挑逗宝玉的金钏却挨了巴掌还被撵出去。这就是封建礼教的虚伪,有些事是能做不能说的,谁说谁倒霉! 文中【袭人羞的脸紫胀起来】是因为急于息事宁人,说话欠考虑说了【我们】两字,【想一想,原来是自己把话说错了。】并不是因为和宝玉云雨而【羞】。所以,当【晴雯冷笑道:“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和我说话呢!”袭人听说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心里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们吵的万人知道。我才也不过为了事,进来劝开了,大家保重。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象是恼我,又不象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我就不多说,让你说去。”说着便往外走。】——袭人根本不怕晴雯拿云雨说事,才敢于义正辞严地怼回去。宝玉更不怕晴雯拿云雨说事,才会故意说【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他。】甚至局外人林黛玉都不屑于晴雯拿云雨说事,所以才会把袭人戏称【好嫂子】,实际上就是变相地支持袭人。 有人说黛玉把袭人叫【好嫂子】是讽刺袭人。我说,偏偏是说这种话的人被作者无情地讽刺了。因为第36回袭人被提为姨娘在大观园半公开,【不想林黛玉因遇见史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二人来至院中,见静悄悄的,湘云便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林黛玉绝不是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绝不会前面刚刚讽刺袭人想做姨娘,后面又为袭人提为姨娘去道喜。所以凡是说黛玉叫好嫂子是讽刺袭人者,都被作者啪啪打嘴。 有人说,晴雯敢于和宝玉顶撞吵闹,是为了追求人格上的平等,是对封建等级的大胆挑战,是值得赞美的反抗精神。从晴雯的思想意识上来说,也可能真有这种高调的追求。但她的这种追求毕竟很不现实、也很不真实,只是她【心比天高】桀骜禀赋的虚妄发泄而已。因为她对比她身份地位更低的坠儿敢骂敢打还敢撵出去(第52回),对那些上夜的男女下人也敢于破口骂【放屁】,摆出一副【二小姐】的姿态(第73回)。在她身上,仍然体现着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 需要声明一点,上述分析并非对晴雯要全盘否定。平心而论,晴雯是个好女孩。她悲惨的身世令人同情,她身上的优点诸如不惧权贵、不畏世俗、作风泼辣、语言尖刻、不善阿谀奉承、不屑低眉顺目等等,我是由衷的欣赏。所以从初读红楼就喜欢上这个女孩子,直到现在难改初衷,而且还会延续下去。巧合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我,脾气性格又与晴雯极为酷似,即使吃过亏也毫无悔改之心。这大概也是我喜欢晴雯的原因之一。但喜欢她不等于要掩盖她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晴雯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我也一样),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她后来的悲剧结局和她桀骜不驯的性格也不无关系。 正是【无巧不成书】,晴雯有胆量放纵情感,偏遇到对女孩儿——尤其像晴雯这样自己喜欢的女孩儿能百般迁就的贾宝玉,这情节就非常有趣了。宝玉说要打发晴雯出去,不过是气头上的气话。而晴雯也情知宝玉不会把她怎样,这才有了【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矫情。倘若换做别的丫鬟,绝对不会有如此胆量,也绝对不会有如此情节。引人入胜的红楼梦岂不是少了一个诱人的情节?脂批道:【庚辰:“撕扇子”是以不情之物供娇嗔不知情时之人一笑,所谓“情不情”。】(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