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验分享】针灸治疗痛症系列针法科普 ——巨刺、缪刺法

 江小鱼5959 2020-08-16

【引言有的时候明明生病的部位在左边,而医生却扎了右边的穴位,或者病变部位在身体后部,医生却取用身体前部的穴位,这是为什么呢?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答案。

巨刺与缪刺,均属于古代传统针刺方法。首见于《黄帝内经》,是指针灸取穴的时候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前病取后,后病取前,上病取下,下病取上的一种治病奇术,然而两者不尽相同。

巨刺属于古代针灸“九刺法”之一,为治经脉之法,又称为“经刺”,适用于邪气侵犯经脉,由表入里,由浅入深而入脏腑,表现为一侧肢体邪气盛,而对侧出现经脉异常,或一侧痛未已而对侧脉先病等情况。如《素问·调经论》解释巨刺的用法:病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素问·缪刺论》则更具体地解释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缪刺则针对的是邪客于络脉发生的疾病,适用于邪气从皮毛而入,留止于孙络,流连不去,致络脉闭塞不通,而邪气不能传入经脉,故流溢于大络而发生的疾病。如《素问·缪刺论》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总而言之,巨刺用于病位在经之病,而缪刺用于病位在络之病。

取穴理论

循行分布于人体两侧的经脉通过脏腑、任脉、督脉、带脉、交叉循行等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在一起,使两侧经气左右贯通,互相影响。因此,当遭受邪气侵袭时邪气客留于经脉,则会出现一侧的邪气盛脉象可有变化即病脉(以涩脉和弦脉为主),但其症状体征现于对侧。巨刺与缪刺的取穴就是建立在这种经络关系上的。

取穴方法

由于左右、上下、前后的不同,取穴方法可分为左右对应取穴法、上下交叉取穴法和前后对应取穴法,上下交叉取穴法又可分为对应与不对应取穴法,如图1所示:

     1:取穴方法的分类

1、左右对应取穴法。比如网球肘肱骨外上髁压痛明显,选取对侧肱骨外上髁治疗。

 

2:网球肘病变部位

2、上下交叉对应取穴法。是病在上肢取对侧下肢同名经穴治疗的方法,比如左踝关节扭伤足阳明胃经解溪穴有压痛,取右手阳明大肠经阳溪穴治疗。

3:大肠经与胃经循行分布图

3、前后对应取穴法。则是躯体前部的病痛取身体后部穴位治疗的方法,具体应用在下面的病案分析中会提到。

适应症

多用于以疼痛为主的疾病,如以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性疾病,如肩周炎、落枕、下颌关节炎、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棘间韧带扭伤等,此外,对于偏头痛、中风偏瘫和面神经麻痹等神经病变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病案与分析

病案

  大卫先生,35岁,美国德州人,初诊日期为1993720日。

主诉:背部正中疼痛三天

病史:患者有背部外伤史,最近背部正中疼痛3天,疼痛难忍,夜晚不能安睡,呼吸、前倾位疼痛加剧,经外敷、按摩治疗无效。

检查:通过背部触诊检查,发现至阳穴压痛明显,视诊得知不能深呼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诊断:伤筋,属于气滞血瘀型;

西医诊断:第78胸椎棘间韧带损伤。

治则:行气活血,通经止痛

取穴:膻中

  治疗经过:针刺膻中,得气后用泻法,针尖直对病所,一边运针一边嘱患者慢慢深呼吸,约2分钟后背痛消失,呼吸无障碍,次日无复发。

分析

此次治疗采用前后对应取穴法,是《黄帝内经》所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应用发展。而前后对应取穴中,任脉与督脉的穴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任脉膻中穴对应督脉至阳穴。膻中穴在人体前胸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中点,横平第4肋间隙(图5),而至阳穴位于人体后胸背区,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图6),由图可见两穴有空间位置相对应的关系,故可取膻中治疗至阳穴的邪气。

4:膻中穴的位置

 

5:至阳穴的位置

【供稿】广东省针灸学会疼痛及抑郁相关病症专业委员会

【编辑】蒋丽

【审核】刘健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