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陇州人民的骄傲 小县城的大作家(陕西老年报特约通讯员 严立新)

 在陇州 2021-04-24

  

陇州人民的骄傲   小县城的大作家

 

●陕西老年报特约通讯员  严立新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

 

地处陕西省西陲的陇县,古称陇州,在全国地图上很难找到她的名字,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对她更是十分陌生。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与深化,古老的陇州不但扩建了以奇险幽古著称的道教北派圣地——龙门洞,还开发了以山青水秀、草木茂盛而闻名的高山草原——关山大草原。近年来又斥巨资开发了位于天城石尧河的最新旅游景点——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拍摄地——秋菊山庄等。

另外,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批为这块古老而年轻的美丽热土呐喊、歌唱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生于陕西陇县的农村小伙子郭兴军,就是其间脱颖而出、成绩斐然的优秀者之一!

在文学创作这条曲折坎坷、荆棘丛生的神圣道路上,十几年来,他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几多求索与奋进,几多艰辛与甘苦,几多失败与成功……如今,他终于成长为在全国文坛颇具影响的一代青年作家。

我认识郭兴军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虽然我们之间年龄上有较大的差异,但他刻苦上进、永不回头的求知精神始终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称他为老师,他管我叫大叔,由于爱好文学写作的共同之点,渐渐地我和他有了无话不谈的至深友情。为了发掘陇县文化遗产,弘扬陇州人文风貌,宣传改革开放后突飞猛进的新陇州,借西部大开发的良机,我俩几经周折,几经坎坷,在县文化局、宣传部、邮政局等单位的支持下,于20023月份自筹资金创办出刊了陇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报纸——《陇州报》(后更名为《千陇风采》),报社办公地点设在县邮政局六楼。他主管版式设计,稿件编审;我负责业务、出版和筹资等工作。

在办报的日子里,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文朋师友的鼓励与支持,其中《陕西日报·农村版》文体部主任肖云老师看了我们出的样报后,大为振奋,提笔欣然写下了一篇题为《却见陇州》的文章,头条刊发在2004629日的《陕西农村报》副刊“文化艺术”栏目里,予以真诚回应,确实让我们为之感动。他在文中说:“眼下,在报刊市场疲软,文学跌入低谷,作者队伍锐减的境况下,郭兴军与他的同仁严立新居然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之,这在以金钱利益为杠杆的驱动下,人们的观念都普遍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此举不能不说是凤毛麟角,的确难能可贵。”《宝鸡日报》社文体部副主任、《金台诗刊》副主编白麟老师,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在我们办报的日子里,他积极为我们出谋划策,联系设计报头,提供画版纸等……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真诚鼓励与大力支持,才使我们的办报大计很快就付诸于实施。如此种种,可见朋友们对郭兴军为文的赏识,为人的尊敬。

由于长时间的共同工作,共同交流,我和郭兴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对他以及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有了比较熟悉全面的了解。

郭兴军,男,汉族,1973109日生于陕西省陇县城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成了一名落榜青年,但他落榜不失志,甘作上进者。在辛苦的打工之余,他暗下决心,不断攻克文学堡垒,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还作了数十本详尽的读书笔记,为后来写诗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3月初至1994年正月期间,他被招聘到陇县关山乡韩家山小学任教。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他利用闲暇时间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1994年,在宝鸡市作协副主席、陇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明老师的大力推荐下,他到宝鸡市文艺创作研究室主办的《炎黄》(原《宝鸡文艺》)杂志社作编辑、记者,在此他如鱼得水,长进很快,近三年时间就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绿风》、《飞天》、《时代文学》、《芒种》等刊物上发表了二百多篇文学作品,并在宝鸡地区的文学圈子里小有名气;19965月,从长远计,他从宝鸡又回到了故乡陇州,被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局聘任为牙科乡政府文化专干,在这里他一边勤勉工作,一边细心体验生活,六年丰富的文化站长经历,使他在平时抓好全乡的群众文化工作之余,尽情地畅游书海,挥笔为文,写下了大量有份量的文学作品……

1994年他的诗歌《女人 》(外一首)荣获甘肃省文联主办的《飞天》杂志社与陇南春酒厂联合举办的第四届“陇南春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二等奖;1996年他的诗歌《沉在夜的深处写诗》获得辽宁省沈阳市文联与沈阳市波纹管总厂联合举办的首届“波纹管杯”全国诗歌大奖赛二等奖;1998年他的诗歌《窗花》获得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与《陕西农民报》联合举办的陕西省第二届农民诗歌大赛二等奖;同年他的诗歌《读书·人生》获得石家庄人文函授中心《文学艺术报》举办的“金猴杯”诗歌大赛一等奖……

2002年,他创作的160多行的长诗《火红的节日》在共青团宝鸡市委举办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电视文艺晚会上,被制作成大型配乐诗朗诵,并被宝鸡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的上千名师生配乐朗诵,反响强烈。

20025月至200410月期间,郭兴军被宝鸡市文化局主办的彩色大报《文化·生活快报》和陕西省政协主办的《各界导报·生活周刊》先后聘任为专职记者;与此同时,他又被《陕西工人报》宝鸡记者站聘任为兼职记者,以写大通讯著称;2003914日,他受邀陪同宝鸡市文联第一副主席王云奎在宝鸡市工业学校举办了文学知识专题讲座,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宝鸡中学、工业学校等大中专院校的上千名师生聆听了他的演讲。他声情并茂地演讲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创作心得,一时间轰动了全场。会后,大学生们围住他争着让他签名留念;此后,他又被宝鸡希望专修学院聘任为新闻系老师;20043月,宝鸡市总工会联合宝鸡市委秘书股对本系统的全体文秘人员进行了培训,他参与了实用文体的讲授;200511月至20064月,他又参与了宝鸡市总工会与《陕西工人报》宝鸡记者站共同编撰的《奉献者的情怀》大型劳模集……

20066月份,他投资5000多元,为家里购买了电脑等办公设施,开始了他的网上写作,他的文学视野一下子跃入了全国,乃至世界。

30多年人生历程,10 多年创作生涯,郭兴军虽然屡遭磨难,然而他始终理想高拔,激情豪迈。他靠着一支饱蘸激情的文笔,撑过几多痛苦,几多绝念,他的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也像隆冬的雪花一样飞遍了全国各地,影响了一大批读者。

这些年,郭兴军带着陇州田野的辽阔,带着关山草原的雄壮,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中国校园文学》、《中国铁路文艺》、《星星》、《绿风》、《诗林》、《飞天》、《延河》、《时代文学》、《四川文学》、《南方文学》、《芒种》、《江河文学》、《躬耕》、《阿克苏文艺》、《散文诗》、《故事会》、《故事世界》、《民间故事》、《中国新闻出版报》、《时代信报》、《华商报》、《西安日报》等300余家文学杂志和报刊,发表作品2000多篇(首),约上百万字。结集有个人文集约50多卷,有作品获得《飞天》、《芒种》等刊物奖并被收入《中国散文诗年鉴》等多种选本。

业余创作十多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得到了陈忠实、京夫、孙文起、肖云等名家的肯定,并被陇县电视台、宝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因此上,《陕西日报·农村版》优秀通讯员杨玉孝撰文深情称赞了郭兴军,他说:“贴近郭兴军的诗歌,我能深切感受到他那颗忠实于生命和大地母亲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寻找生命港湾、精神圣殿、心灵教堂的渴望。郭兴军在阳光中穿行,在苦难中成长,他就像一个磁场辐射着自己的能量,即使躲在暗处沉默不语,我也能感受到他的力量在默默地牵引着我。”

陕西文友江湖一剑撰文说:“郭兴军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作家,我从他的作品中,特别是诗作中,听到了一种回归自然、回归民歌神韵、回归传统的天籁之声。”

《北京文学》杂志驻太办事处主任、全国知名作家孙文起老师说:“为郭兴军鼓掌吧!他像诗一样活着,年轻的激情花朵一样灿烂地开。”

《陕西日报·农村版》文体部主任肖云老师说:“小郭,不要泄气,再朝前走,你的不远处一定是一道灿烂的风景。”

陕西省委主办、西北五省联办的《金秋》杂志社记者雷燕老师说:“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扎根陇州乡间,勤于耕耘且文采飞扬的青年作家,一定能成为中国文坛的精英!”

……

多年的不懈努力,郭兴军已在中国当代文坛逐渐浮出水面,他是陇州人民的骄傲!作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我在这里真诚地祝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写出更多关注底层群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厚重、大气之作来,愿他好人一生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