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hwzhuwei 2020-08-16

很多历史人物都有两面性,却由于我们片面宣传,让我们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我们少年时知道,西汉时期的匤衡因出身贫寒,家里太穷,只好在有钱的邻居家打工。那时晚上照明用油灯,匡衡用不起,就悄悄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着这个洞透过来的灯光看书。就这样年复一年,成了后来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长大后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另一面,入仕后的匡衡,随着职务的升迁,渐渐变质,最终沦为一代弄臣和巨贪,最终被贬为庶人,孤独死去。

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我们少年时知道,东汉时期的蔡伦,改革了造纸术,成为古代中国彪炳史册的“四大文明”之一,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长大后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另一面,蔡伦秉承太后旨意,以宦官身份干政乱政,陷害忠良,成为奸臣。

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我们少年时都背过他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就是唐朝诗人李绅。他的悯农情怀,朴实诗句所表达的节约勤俭思想,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长大后才知道这个故事的另一面,李绅入仕后变为一个大贪官,过着鱼肉百姓、花天酒地的生活,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他特别喜欢吃红烧鸡舌,每餐一盘,每吃一顿饭,就要耗费活鸡三百多只,院后宰杀的鸡堆积如山,全然没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简朴与敬畏。与李绅同一时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贾岛、刘禹锡、李贺等人对其嗤之以鼻。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我们少年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他的友爱兄弟、谦让有礼所教化所感动,长大后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另一面,孔融因为不孝被杀了。孔融曾经跟祢衡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段话的意思是,父亲于儿子有什么恩情呢,不过是情欲的产物。母子之间也是,不过是将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之后就没有关系了。这话就是放在现在也是绝对的大逆不道。孔融的这番高谈阔论,严重激怒了以孝义治天下的曹操,完全逾越曹操的容忍底线,再加上其它原因,曹操终以不孝罪名杀死孔融。

少年时知道他是好人,长大后才知道他是坏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