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处理个股与板块的关系

 巴拉拉皇家书摊 2020-08-16
在强势股投资的选股体系中,是先选强势个股,不太理会其所处行业或板块的强度如何,还是先选强势行业板块,然后再从强势板块中去挑选表现强势的个股,一直是个问题。
 一直以来,我受温斯坦《称傲牛熊市的秘密》中“自上而下”的选股思路所影响,即先看大盘,再选行业,然后在强势行业中选择表现最为强势的12只个股。所以,我平时的习惯,都是采用板块选股公式,选出强势动量板块和反转板块,或者通过板块(行业)排序方法,找出强度排在前面的行业。衡量板块强度的标准有几个维度,一是板块RPS强度,二是10日或20日的涨跌幅排序;三是板块中的强势股占比、创新高占比等。
在确定强势动量板块或反转板块之后,再从所选行业中挑选强势个股或行业领头羊个股。这里更多考虑的是行业景气周期、行业趋势、板块效应、资金或市场对行业板块的选择等。这种“自上而下”的选股模式,其实占有大概率的优势。在一个领涨板块中,只要你所买的个股不是太垃圾的,都能跟着吃肉喝汤,对个股基本面研究的要求相应降低。但缺点是,当一个行业板块进入动量榜时,其中的领头羊或龙头个股,已经涨了一大截了,甚至已经翻倍了,此时你有买不下手的感觉。面临的选择就是:要么耐心等待领涨个股回调一波后,再找机会上车,要么,就只能上那些板块中二三流的落后股,而这与“只做行业领头羊”的理念是相悖的。如果强行追高领头羊个股,很可能在随后的回撤中,被止损出局。
在最近的强势股回调和高低切换中,我开始反思或怀疑这种选股模式的有效性了。尤其是看了马克-米勒维尼的《股票魔法师I》第6章“行业、类别和催化剂”中的一段话:
“那些顶级的领导者一般在自己的分组内就是上涨最快的公司。当你看到某个行业中价格到达最近一年新高的公司数量逐渐增加时,这很可能暗示该群体的牛市就要到来了”。
我倾向于让个股引导我进入某个行业或群体,这更像是采用自下而上的选股方法。我发现,通常牛市风向标中最好的股票在该行业炙手可热之前就已经大幅上涨。因此,我只关注个股,让个股把我带到某个行业中去。尽管不一定每次都这样,我仍然会关注行业的总体信息,如果我看到有些吸引我的东西,我会查看该行业中的股票并根据自己的标准将它们分类。我首先看表现最抢眼的股票:那些有着最佳净利润、销售额,价格接近最高点并且相比整个市场显示出明显价格稳定性的公司”。
 他还指出,历史表明,明星股票更多地出现在某些特定的行业组。产生最多业绩超常股票的组别包括:
  • 消费零售业;
  • 科技、电脑、软件以及相关产业
  • 生物科技、医药业;
  • 休闲娱乐业。
     马克的上面这段话,其实我以前是没有重视的,也算更新了自己的认知边界吧。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其实是由点及面,由个体扩散到群体。不带偏见地,跟随强势个股。随着相同板块纷纷走强的个股越来越多,你自然就进入了强势动量板块。其最大的好处,就是从一开始就能抓到板块的领头羊个股。更重要的是,在板块走强之前,在领头羊个股进入强势的相对早期阶段,就上车龙头个股了,拿到了先手。
     但是,马克的先个股再板块的模式,对于个股基本面研究的功力是有要求的。有的行业个别股票的走强,或许是昙花一现,没有持续性。如果没有个股研究的功力,以及对行业景气周期的准确预见,失败的概率是比较高的,试错的成本也是比较大的。
     任何方法和策略,利弊都是相伴相生的,没有什么绝对的好坏之分。温斯坦的模式,我理解为群狼战术;而马克的思路,类似于“独狼”策略。独狼能不能找到群狼,不知道。还是回到那句话,投资就是一种概率和赔率的游戏,前者概率高,但赔率相对低一些;后者概率小,但赔率高一些,就看你如何平衡和取舍。
欧奈尔认为,通常情况下,超级牛股大部分源自领先的行业。研究表明,约有一半的股价变动,是由它所处的行业势力所驱动的。由于每个市场周期都由特定行业领导,你应该知道在买入之前仔细考虑一下这只股票所属行业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了。通常在一个牛市行情中领导市场的行业,不会在下一个牛市中继续它的领导地位,尽管也有例外。1953-1993年最成功的的股票之中,几乎2/3的股票,是行业进步的产物。务必牢记,研究行业基础至关重要,还要注重分析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欧奈尔强调了行业对个股的巨大影响,但并没有明显的指出个股和行业的先后次序,有点含糊其辞。
      还有一种中间的策略,可以兼顾上述两种模式的优势,那是什么呢?就是按照马克所列举的那几个行业,聚焦和坚守牛股产生的“摇篮”行业:医药、消费、科技和休闲娱乐。其它的行业一概不碰,不论你是“沙漠之花”也好,还是昙花一现的群魔乱舞也罢,我就蹲守在牛股出没的地方,不为外界的嘈杂所诱惑。
      博士其实是强调在强势板块里面选股的,即大部分情况下采取“自上而下”的选股模式。但有一点不知道各位发现没有,博士只是蹲守在牛股出没的几个地方来回挪地儿,因为这些板块内部也是不断切换的。其他很多板块,哪怕是进入强势动量榜了,也不为所动,比如银行、券商、军工、大部分周期股等等。其实,也是坚持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吧,弱水三千,取一瓢饮。
        这些带给自己的启示是什么呢?
1,选股模式并非是唯一的,应该摒弃偏执和一根筋,不认死理。以前以为必须是先板块,后个股,现在发现还有另外的路径。也可以先个股,然后过渡到强势板块的。
2,在不同的阶段或市场环境下,可以灵活变通选股模式的。在主流板块形成后,在其早期或中间阶段,坚持自上而下的选股策略,充分利用板块效应;而在板块运行的后期,尤其是高低切换的转折阶段,可以逐步转向“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以期早期发现潜在的主流板块或强势热点板块。
3,始终保持对医药、消费等“牛股集中营”板块的强烈关注,并做适当的配置。医药、消费和科技板块,都是容量巨大的板块,里面有很多的细分行业或分支板块,内部也在不断轮动的,涨跌具有梯次特征,要做好这种切换的无缝衔接,而非一概而论,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也不要一叶障目,轻易全面否定或忽视整个板块的机会。比如,最近疫苗生物板块出现剧烈回调,但医药股的其它个别分支,还是涨得挺好的。
 厘清板块和个股的关系,是完善选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群里不时有一些相关的争论,每个人的理解和选择的择股体系不一样,出现分歧很正常。现在讨论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目前处于高低切换的阶段,那些底部刚刚反转,不断走强的个股,但所属整体板块并未走强,这些个股是否需要关注?比如银行股中的宁波银行,环保股中的瀚蓝环境和高能环境等,都出现了底部反转特征。环保股会出现反转吗?不知道。其实农业股,也是最近才刚刚进入反转和动量板块的,但其中不少个股,已经涨幅不少了。
前期的家居板块,作为房地产后周期受益板块,我们是看不上眼的,但其实里面一些个股,已经悄悄涨到让我们高攀不起了,尤其是一些TO B精装修的个股,现在轮到TO C的板块上涨了。类似这些板块,我们要不要参与?而这些板块,都是从里面个别个股率先上涨开始的,慢慢才具有了群体效应。最近的光伏和风电等板块,当初隆基、锦浪股份不断上涨时,并未引起重视,到后来,整个板块都起来了,风电板块最近一堆的业绩超预期,行业景气周期向上,我们还是关注的太少了。但个股的异动,如果及早跟踪和关注,是可以引导到整个行业的。
我目前重点开始关注低位或底部反转的个股,尤其是批量出现净利润断层的行业板块,具有很高的性价比。马克的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我开始尝试践行。当然,自上而下的选股模式,依然是重点,两者并不排斥,而是应该兼容,取长补短。
 
2020.08.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