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要放弃战争索赔?中国当年的决定,日本用了50年才恍然大悟

 湖映对岸柳 2020-08-16

二战对中国而言,是一次过于沉重的灾难。根据1995年公布的数据,在这场战争中国军民总共伤亡人数多达3500多万,直接以及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600余亿美元。而在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的那一年,美国的GDP也仅为2136亿美元。面对如此巨额的损失,为何中国当年选择放弃对日本的战争索赔?对于中国当年的决定,日本本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结果用了50年才恍然大悟。

其实,中国当年确实有向日本索赔的打算,为此还筹建了抗战索赔委员会,并作出《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帖》。在该“说帖”中将每一笔索赔款都明明白白地罗列其中,最终索赔总额高达5600余亿美元,比1945年美国GDP的两倍还要多。面对如此巨额的赔款,当时战败的日本根本付不起。即便赔付不了5600亿美元,那么日本能拿出多少钱赔付中国呢?毕竟日本给中国造成的创伤历历在目。

就拿韩国来说,1965年日韩两国签订了全面了结赔偿的协定,日本将赔偿韩国3亿美元并且提供2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当然,如此少的赔付,当年的韩国当局根本不敢公之于众,只能隐瞒下来。由此可以推断,中国应得的赔付自然比韩国多,但恐怕也多不到哪里。最多也只能获得几亿到十几亿美元的赔付,而这与5600亿美元相差甚远,甚至连零头都够不到。那么这笔赔款,到底要不要呢?

要不要这笔赔款,必须要还原当时的形式,从利弊加以分析。我国建国初期,确实需要这笔赔款,但是那时的日本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有美国从旁干预,即便日本赔不起,中国也拿日本没有办法。这件事要么只能拖着,要么就拿少得可怜的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彻底了结二战赔偿一事。但是,即便是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的赔款,日本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赔付给我国,也需要等待很久。所以,赔偿一事也就拖了下来,可随后美苏冷战开始,国际形势迅速突变,这时的日本反而成了美国拉拢、培植的对象。换而言之,这时候想逼迫日本拿出更多的二战赔偿金,就先要过美国这一关。

中国真正放弃向日本索赔二战赔款是在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时确立的,在此前中国不是没向日本索求赔偿,而是两国就赔偿根本谈不拢。赔偿金多了,日本拿不出来也不肯拿出来。钱少了,中国自然不甘心,毕竟连赔偿的零头都不到,还落得日本给予了中国赔偿。一拖二拖就到了1972年。那时就算中国再逼迫日本,也只会将赔偿金继续拖下去,变成无休无止地扯皮下去。相反,如果中国主动放弃向日本索要赔款,好处反而更多而且还能有利于当时的局面。

回到1972年,从外部环境来讲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而中美之间同样没有建交,并处在敌对状态。不客气地讲,那时的中国竟然同时与当时世界上的两大超级大国同时交恶,而且还是游走在两大超级大国领导的阵营之间游走徘徊,外部环境可谓是险恶之极,随时面临着重大风险。那时中国主动放弃向日本索赔战争赔款,换来的是日本的感激。尚且抛开所谓的“感激”到底能不能抵消日本在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样的讨论,就当时来看我国确实需要与日本交好。因为一旦与日本交好,我国就有机会借助日本这条线,与美国缓和紧张关系,从而避免同时面对美苏两线作战的困境。

所以,在1972年那一年,我国以放弃向日本索赔为契机,与日本建交。而那一年,日本首相首次在战后访华,结束了中日长久以来的对抗。同样在那一年,中美虽然还处在对抗中,其实多了日本从中周旋,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为此后的中美建交其实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另外,别看日本没有向中国赔偿战争赔款,但中国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飞速发展却离不开日本。当时的日本给予中国大量的投资和优惠贷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提供了不少助力。就像著名的研究日本人的那本《菊与刀》中所描述,当时的日本人尽管已经认识到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创伤,但他们并不愿主动承认,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力所能及地给予中国补偿,那就是来自日本的大量投资。而那时的中日关系,也进入了历史上少见的蜜月期。

由于中日关系改善,加上中苏关系紧张,最终促成美国对中国的拉拢。凭借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我国借助美国威慑住苏联。总而言之,一切的开始其实都可以追溯到中日关系的改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感激日本,应该忘记二战中日本给我国造成的创伤,而是就事论事的看待当时的环境,中国主动放弃索赔有限的日本赔款,换来的却是国际形势上的优势,以及当时日本政府出于愧疚心理给予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援助,帮中国度过了一段重要的发展阶段。

一直以来,很多日本人不明白中国为何要放弃索赔。但结合今日中国的成就,日本用了50年终于理解了中国的智慧,那就是“舍与得”以及“小不忍则乱大谋”。如今一说到“舍得”似乎日本的“断舍离”才是最好的诠释,实则这是中国的智慧,只是现在的国人更不愿舍更迫切地渴望得。而“小不忍则乱大谋”,更是让落后的中国成就了今日第二大经济体,即便面对美国等西方列强打压也能不慌不乱的稳妥应对,这就是借助“小忍,忍一时之气,大忍,忍一国荣辱不惊”,若不是低调发展、一再忍让,或许早二十年对上美国的极力打压,我国或许再难达到今日的成就,更不可能抵挡住美国的极限施压。这就是中国的“舍与得”的智慧,舍弃了当年向日本索赔,得到了今日能在美国不择手段的打压下有来有往,并让时间站在中国这一边。不得不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当年贫穷,便见今时富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