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植山教授重评素问遗篇

 萃萃婆婆 2020-08-16

本文刊于《中医杂志》2004年11月第45卷第11期

重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顾植山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国中医药科研非典专项23号)

收稿日期:2004—04—06;修回日期:2004—06—10

《黄帝内经》讨论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个“遗篇”中。第七十二篇讨论疫病预防方法,以刺法为主,故名“刺法论”;第七十三篇讨论五运六气升降失常为疫病发生根源,故名“本病论”。其中“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述,医家广为传诵,无人不晓,但对“五疫”的内容及发生的运气原理,却很少有人深究。在后世有关疫病的论著中,讲“五疫”只是笼统泛指各种疫病,未见就五疫中各疫的特定内容作具体讨论。对两个遗篇中重点阐述的“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和“三年化疫”理论,基本上被摒弃不论。

笔者以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借鉴,对历代中医治疗疫病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在重温《内经》运气学说时,发现按“三年化疫”理论可预见到癸未年肺性大疫的发生。兹将《素问遗篇》原文摘录于下:“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三年变疬,名日金疬。”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上述记载表明,疫病的发生,不但与当时的气候,而且与近3年的运气有关。2000年正好是经文上例举的庚辰年,该年出现大面积干旱,气温偏高,据合肥地区气象资料,与《素问遗篇》中描述的庚辰年刚柔失守的特征符合。

《素问遗篇》说:“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广东最早发现SARS在2002年(壬午年),北方大规模流行在2003年(癸未年),《素问遗篇》对疫病发生时间的预测得到应验。而且明确指出所化的是“金疫”—肺的疫病,与SARS的发生符契若是,真是匪夷所思了。

《素问遗篇·本病论》又叙述丑未之年,若“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阳未升天也。”这种“升天不前”,可产生“寒雾反布,……暄暖乍作,冷复布之,寒暄不时”,导致“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化成郁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这里的“痹”是阻塞不通,“厥”是气逆而喘,刻划SARS的中医病机证候,也非常贴切。

SARS患者的证候寒热错杂,燥湿相问,传变不按一般温病的卫气营血或三焦规律。病机分析有主温热者,也有认为属寒疫者;治疗有强调化湿者,也有主张润燥者,莫衷一是。从运气角度分析,庚辰年刚柔失守产生的“燥”和“热”是伏气;癸未年的升降失常及二之气的“寒雨数至”造成的“寒”和“湿”是时气。燥、热郁于内,寒、湿淫于外,伏气和时气的交互作用,导致了SARS内燥外湿、内热外寒的病机证候特征。

“三年化疫”是一重要的伏气概念,“三年化疫”的规律,不仅表现在SARS上。1987年上海暴发甲型肝炎流行,1987是丁卯年,3年前是甲子年(1984年),按《素问遗篇》“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之说,1987年易发生土疫,而甲型肝炎按中医辨证应该属土疫。又按《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之说,卯酉之年,疫病易发生在终之气,辰戌之年(1988年是戊辰年),疫病易发生在初之气。上海甲型肝炎流行从1987年11月至1988年春,时间上也吻合。1970年,全国多个省份暴发疟疾流行,“发病人数达2400万人以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年份。”1970是庚戌年,3年前是丁未年,《素问遗篇》虽对丁未年未作具体论述,但运气规则“丁壬化木”,丁、壬之年若刚柔失守,后3年易发生“木疫”。疟疾的主要病理改变肝脾肿大和往来寒热的少阳证,似均可归属木疫范围。

再从历史上看,许多学说的产生都与这一理论有密切关系。例如李东垣创立脾胃学说的背景是“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这里壬辰改元是1232年,3年前是己丑年(1229年),按“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之论,李东垣遇到的恰应是土疫;因此,才有脾胃学说的创立。后世因发生的疫病不再是土疫,东垣学说转而应用于内伤病为主,故成了“内伤法东垣”之说。

吴有性著《温疫论》的背景是“崇祯辛巳(1641年),疫气流行,山东、浙省、南北两直(北直指河北、南直指江苏一带)感者尤多,至五六月益甚,或至阖门传染”。《吴江县志》记载当地“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1641年的前3年是1638年(戊寅年),据清代马印麟《瘟疫发源》记载:“崇祯十二年戊寅,刚柔失守,天运失时,其年大旱。”《素问遗篇》虽未直接讨论戊寅年,但举了戊申年之例:“又只如戊申,……后三年化疠,名日火疠也,……治之法可寒之泄之。3年以后吴有性所见疫病,医家以“伤寒”法之效果多不好,而吴有性擅用大黄苦寒泄热取效,可证当时流行的正是火疫。再看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中记载:“乾隆九年甲子,寒水大运,证多阴寒,治多温补。自兹已后,而阳火之证渐渐多矣。”乾隆九年(1744年)为什么突然“证多阴寒”?前3年是1741年(辛酉年),按运气“丙辛化水”的原理,正好符合。

种种史实,恐怕不是“巧合”所能解释。章巨膺先生曾主张各家学说的产生与五运六气有关,认为“王朴庄、陆九芝等以内经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学说来推论医学流派形成的缘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三年化疫”的理论,是对章先生观点的有力支持。

运气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讲的是60年运气的一般规律,以时气和常气为主;而《素问遗篇》重点讨论的是变气和伏气。两者结合,才是较完整的运气学说。《素问遗篇》中提出的对疫病的预防治疗方法,也是对七篇大论的重要补充。研究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更要重视《素问遗篇》中的有关论述。

《素问遗篇》中“三年化疫”等理论,之所以长期以来被置而不论,与《新校正》的一段话有很大关系。《新校正》云:“今世有《素问亡篇》及《昭明隐旨论》,以谓此三篇,仍托名王冰为注,辞理鄙陋,无足取者。”这段话人多误以为是对《素问遗篇》的评价,但《素问遗篇》中如“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述,至理名言,《新校正》岂能评为“辞理鄙陋,无足取者”?细读原文,其实《新校正》的这段评语是针对“托名王冰”的注文而言的。至于《素问遗篇》是否如通常所说“显系后人伪托之作”,“约成书于唐宋间”,似还不能定论。试举疑点数则如下:(1)王冰自序谓:“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若仍缺《刺法》、《本病》二篇,则不能云“合八十一篇”。(2)《新校正》认为王冰所补七篇大论“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记》补之之类也。”王冰所补是否《阴阳大论》之文?《新校正》只是猜测,此处不作讨论。但王冰既已用他书来补《素问》之阙,何必还要仍缺两篇呢?(3)全元起所注《素问》亡第七卷,该卷篇目亦应同时亡佚。若篇目未亡,王冰将运气七篇大论补入时难以与原书篇目一致。故“刺法论”和“本病论”的篇名,仍以王冰补入的可能性较大,则王冰所补有可能是9篇而非7篇。从王冰次注《素问》到林亿等《新校正》,时隔300年,其间部分篇章(两个遗篇)被人另加“秘藏”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笔者只是提出疑问,若认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定就是王冰所著补,证据也还不足。

《素问遗篇》的最大成就在于突破了《素问》运气七篇大论的束缚,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新见解,在运气学说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足以弥补七篇大论的不足。SARS的发生,表明《素问遗篇》对疫病发生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假如我们重视运气学说这一规律,在2000年出现旱情和气温偏高时,就有可能及早预报2002~2003年间出现的“金疫”。重视这一宝贵经验,并进一步发掘研究,对今后的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植山.疫病钩沉.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3—20.

2素问遗篇.见: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80—591.

3顾植山.“三年化疫”说非典.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2.

4梁峻,盂庆云,张志斌主编.古今中外大疫启示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1.

5元·李杲.内外伤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

6明·吴有性.温疫论.见: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温疫论评注.北京:民卫生出版社,1977:2.

7清·马印麟.瘟疫发源·凡例.清雍正三年刻本:2.

8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

9章巨膺.宋以来医学流派和五运六气之关系.广东中医,1960(11):539.

10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57,6 7.

11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修订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

12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