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嘴!老娘是来消费的,不是来挨骂的”

 新用户48533353 2020-08-16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10分钟

“闭嘴!老娘是来消费的,不是来挨骂的”

文/晏凌羊

前段时间,我去了一趟动物诊所,准备给家里的田园猫做绝育。

我买了一个八百元的绝育套餐,但最后因为田园猫体重不达标,抽血化验时有的指标低,我怕做绝育手术有风险,又把它带回家了。

当天,我接触到了两个宠物医生。

第一个宠物医生,给我的感觉非常不舒服。从我一进房间,他就让我感受到那种咄咄逼人的“道德绑架”气息,一会儿说我没给田园猫吃好,一会儿说我不担心手术风险,俨然我不拿出全部身家让“橘子”变胖,不掏出几千块给猫做体检,我就是“猫界罪人”。

他每跟我说一句话,都让我感到非常不舒服。

他提议我给猫做全套医学检查(费用1680元),还说真正爱猫的主人都是给猫做完全套体检才做绝育手术的,不然绝育过程中猫猫发生生命危险怎么办。

他提议我买他们店的进口猫罐头(30多元一小罐),不然我的猫可能永远那么瘦。

我当场回绝了,直接告诉他:“不好意思,我很没良心的,也没有多爱猫。你做不了的话,麻烦换个人来。”

后面接洽我的那个宠物医生就很会说话。不管选哪个套餐,他都会征询我的意见,不会因为我想用国产而不是进口品牌而流露出一副“我为猫遇上这样的主人而不值”的表情。

你说前面那个宠物医生真的爱猫吗?我觉得他只是爱钱,希望我在他那里多花钱。

我当时就想:老子是来你这里消费的,不是来挨你批评的。一个宠物医生而已,真把自己当上帝了?

生活在一个商业社会,我们总是免不了被各种“套路”。

明明你是去消费的,结果反而被别人“道德绑架”一顿,被别人灌一大口鸡汤,灌输一大片焦虑。

比如,各类培训教育机构就是一个“焦虑散播中心”。

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有一套焦虑散播话术,俨然你不赶紧交钱学习,你或你的孩子就会被浪涛拍死在沙滩上。

有个英语培训老师就不停跟我说:“小孩子小时候学习不好,以后你要操很多心的。报我们这个班,你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

我就笑笑不说话。

“小孩子小时候学习不好,以后你要操很多心的”这话是万能句式,跟“你现在不关注身体健康,老了病了会很难受的”是一样的。

可是,这句话后面要是跟上一句“你要来报我们的班,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即,把报班等同于学习好、身体棒。

很多人听到了第一句万能句式,内心非常认可,接着就很容易产生思维惯性,不自觉地觉得后面跟着的那句话也很在理。

可是,你仔细想想:提升学习成绩、锻炼身体有很多种方法,是不是一定得靠报班这一种呢?报班与学习好、身体好之间,还隔了十万八千里。

我不是那种很容易被说动的家长,虽然表面看起来特温顺、特适合当韭菜。

面对这种情况,我就直接转移话题:“不好意思哦,我已经在别家报了。”

我要把他们灌输给我的焦虑都反射出去,将话题引向他们与同行的竞争问题,换他们去焦虑(生源就那么多,你们不努力也会被淘汰哦)。

就这样,我的反焦虑能力越来越强。我也会给女儿报班,但前提是她自己乐意去,而且我也确实也需要她离开我几个小时、还我几个小时的清净(把孩子送到兴趣班里去给老师带,做老母亲的简直太爽了有木有?!)

有的家长就很容易被说动。

比如,我女儿一个同学的妈,给小孩报了巨多的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几乎无缝对接。

关键是,她自己也非常认可那一套,不停来给我安利:“哎呀,我家女儿已经学了,你女儿若是不提前学,开学以后会赶不上的啊。现在不吃苦,将来要吃大苦的啊。”

我说:“没事啊,有我兜着呢。与其逼孩子努力,不如我自己去努力。”

我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越是赚钱能力一般的父母,在孩子的育儿问题上越容易焦虑。焦虑程度跟人均住房面积的大小成正比。

大部分家长在育儿问题上习惯研究别人,我呢,我偶尔看看别人,大部分时间研究自己(自己家孩子)。

焦虑嘛,适度就好。

太佛系是不行的,我认为适度焦虑催人奋进。

仔细想想:我们一生要经历多少“焦虑灌输”啊,好多还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

商业社会,这种“焦虑灌输”真是无处不在。

你买个猫粮,上网一搜评价,会发现每一款猫粮都有人说是“毒猫粮”。

有的人说出“毒猫粮”三个字,几乎就是信口开河,并不能拿出有效的调研数据来佐证那一款猫粮就是“毒猫粮”、到底哪些成分算是“毒”。

他们最多讲一个也不知道真实性有几何的故事:我之前养了一只猫啊,就是吃了这家品牌的猫粮,后来肾衰竭,早早走了。

再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猫粮厂家们的“战争”。请个代言人给猫粮做广告,得花多少钱?在网上写几个帖子,把队友黑得一无是处,再把自己吹上天,才花几个钱?

有意思的是,后者屡屡凑效。

越是自我内核不够硬的人,越容易“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看到“毒猫粮”字样,他们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内疚心理:哎呀,看来我还是得去买进口的,哪怕它超出了我的支付能力。

养只猫都是如此,更不要说养人了。

你带着孩子在商场里走着,也会有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盯上你:“哎呀,你女儿可真漂亮,应该来我们这儿学舞蹈和表演啊。”

你婉拒,他们脸上可能又会露出“不舍得给孩子投资的人,不配当妈”的神情。

我的反焦虑能力倒是还不错,但我发现很多妈妈是扛不住的。好多人会把省吃俭用的钱省下来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就是为了图个心安。

有时候,你去趟商场,也有可能会遇上一些“焦虑灌输”和“道德绑架”。

在 “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  “孝心无价”“再不让孩子玩,孩子就长大了”等等口号的渲染下,你可能会买进来一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或服务。 

我自己的经验是:尽量不要因为被灌输了焦虑而花钱。如果某样东西、服务,我们确实很想要,那笔钱那样花出去了以后,我们自己感觉爽,那就花。如果商家试图唤起你的焦虑,并让你为缓解自己的焦虑买单,你应该升起警惕心,因为你多半会花出去一笔冤枉钱。不过,如果你确实容易焦虑,而且花了钱确实能极大地缓解你的焦虑,那还是花吧。

在灌输焦虑这块,spa馆和理发店,恐怕也是重灾区。

我去做spa,神烦旁边有人不停跟我说:你这里堵那里塞,这里需要疏通,那里需要祛湿。

有一回,我实在被说烦了,直接怼了回去:你以为我来你们这里,真的是因为我认为你们能手到病除啊?那我干嘛不去医院?我只是不爱运动,只是觉得被按摩很舒服,所以,我愿意花钱购买你们的按摩服务。每个周,我也就这点时间能放空自己,不用操心任何事。我是花钱来买清净的,这才是我的核心需求。你们别拿对付别人那一套来对付我,谢了哈。

我也发现了,国内绝大多数spa馆都做不到按摩过程中不哔哔。还是去泰国、巴厘岛按摩舒服,因为语言不通,按摩师一句多余的话都不说。按摩完,你和按摩师彼此交换一个笑容,你付钱,人家收钱,清清爽爽。

还有在理发店里,我也很烦各种Tony老师各种评价我的发质。一会儿说这里分叉,那里枯黄.,一会儿说发型改变气质……总之,你得办卡。

有一回,我也怼了回去:“我这气质,靠发型是挽救不了的,靠整容也不行,只能换头或重新投胎。我就乐意这么丑着,破罐子破摔,谢谢你们的关心啦。”

我真心建议国内做spa的技师们和理发师们都跟性工作者学习一下。在我想象中(我没体验过,但影视剧不都那么演的么),性工作者是不会在服务过程中把自己当成男科医生的。

人家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永远不会说出“大哥,我觉得你不够威猛,要不你试试我们店里这款印度神油,保准你.......”之类的话,不然很有可能被打。

干一行,就得又干一样的职业操守,你们说对吧?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要出门两天,给俩猫买了自动喂食器。刚调试好,“圆子”就把电线给整脱了。这叫啥?自断食路?为了防止断电,我只好买了电池。

回来以后,发现猫咪们没有被饿着,就是猫厕所里好多猫屎。

这期间,我曾打开监控叫了叫俩猫的名字,田园猫“橘子”听到声音,跑到监控范围内,“喵喵喵”叫着回应你。布偶猫“圆子”毫无反应,貌似很反感人类。

最贱的是,“圆子”虽然年纪只有半岁,体型却比一岁的“橘子”大。每次,它都占着自己体型大的优势,对“橘子”发起进攻,“橘子”被它打得嗷嗷叫。

啊,在性格面前,品种算个屁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