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透古方:千年小建中,隐藏大智慧!

 风声之家 2020-08-16

原创 广慈中医 瓣膜之光 6天前


中医有一个常用的古方,名为桂枝汤。桂枝汤出自《伤寒论》,药物组成十分简单。桂枝汤不仅常用,而且作用广泛。桂枝汤的加减变化,更是可以应对临床许许多多的疾病。本篇论述的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稍微变化以后的古方。

小建中汤亦出自《伤寒论》,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第一次知道小建中汤是因为大学学习《方剂学》,讲到有三个方剂可以治疗因为虚损导致的发热,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阴虚发热用清骨散,阴阳俱虚导致的发热则用小建中汤,这是对于小建中汤最表浅的认识,而且一直觉得小建中汤一定不同于其他方剂,口感一定是极佳的,因为小建中汤中有大量的饴糖,味道一定十分甘甜。后来自己做小建中汤服用,果然是这样的。

随着对中医认知的加深,小编是越来越佩服古人的智慧,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小建中汤方中隐藏的古人智慧。

中医将人体脏腑分为三焦,脾胃属于中焦部分,还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所以脾胃对于人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它又很容易受到病邪的伤害,外邪、内伤,都容易伤及脾胃正气。

脾胃正气损伤就易导致中焦虚弱,虚则又易受寒,中焦一旦虚寒就会导致脾胃化源不足,血不养心,会出现虚烦心悸;营气与卫气不和,还会出现虚劳发热。

一千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就发现了人体脾胃虚弱的病机,和它会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在他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个妙方,并将其收录入了《伤寒论》中。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配方用到了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用法将除饴糖外的药物水煎,去渣后,熔化饴糖服用。

君药——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

臣药——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

佐药——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

佐、使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小建中汤可以治疗症见腹中时痛,喜温喜按或者虚劳而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者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的虚劳里急证。

《伤寒论》中又有言“呕家不可用建中”,即经常恶心、呕吐的患者不可以使用。因为脾胃湿热,再以温中补益的药物,就会更加重病情。

在临床的辨证使用中,小建中汤还可以加减配伍别的药物成新的方剂。

若以小建中汤配伍黄芪,即成黄芪建中汤,记载于《金匮要略》中,用法与小建中汤相同,有温中补气,和里缓急的功效。

若是加上人参、白术、茯苓、熟地等药物,就成十四味建中汤,功效补益气血、调和阴阳,可以治疗症见手足胸背等部位出现的稀疏淡红色斑点,高出皮肤,如蚊虫叮咬状的阴证发斑。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对人的生命活动极其重要,一千多年前的医圣不仅认识到这一点,还在实践经验中找到了治疗虚劳里急的配方。可谓是小建中,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