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中的虚构部分

 小魏看世界 2020-08-16

水浒传是以历史事件为大背景而写的小说,36天罡都是有生活原型的,即便虚构也要合情合理,让人看不出明显的破绽,在这一点上施耐庵太业余了。《福尔摩斯探案集》也是小说,也是虚构的,可是给人的感觉非常真实。《尼罗河上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 是电影,更是虚构的,你能找出毛病吗?虚构不等于破绽,小说允许虚构,但不允许明显的破绽,这就是构思巧妙不巧妙,严谨不严谨的差别。

水浒传本非施耐庵闭门造车的创作,而是他收集、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作品。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明清小说的优点在于刻画人物惟妙惟肖、深入人心;叙述大而复杂的事件、场面调理脉络、深入浅出。

那些英雄与奸佞、谋臣与智者、战役与争斗、豪情与感伤、快意与悲愤、壮志与大勇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既有唐宋传奇文字的影子,又隐约继承了《左传》、《史记》的精彩描摹与《庄子》、《战国策》的潇洒文辞。

楼主所说只是瑕疵,不能说是硬伤(硬伤有点败笔的意思了)。瑕不掩瑜。

探案集与水浒不在一个层面。探案集可与《狄公案》类比较,不能与《水浒传》等对垒。

无论是《水浒传》还是《三国演义》,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依据为背景而展开故事情节的。那么它就不能胡编乱造,应该尽量贴合历史,水浒传里的大部分事件都是这样安排的。二月河在创作《康熙大帝》时,亲身去事件发生地去考察,求证,经过两年多对康熙的反复考证,以及在大量的野史、清人笔记小说中寻幽发微,钩言稽沉,感觉体味风土人情、官场世态和时代风貌,二月河已是成竹在胸,他开始了首部扛鼎之作《康熙大帝》的创作,冬寒夏暑,锲而不舍,每日少则千余字,多则上万字。这就是创作历史题材应有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