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教师节征文活动#36位教师的不同人生#和#我的老师也是好教师#正在火热进行中,我们面向广大粉丝,征集高质量的正能量积极的教师人物成长类、好教师人物事迹类稿件。详情请点击文末超链接了解。“这篇文章很不错啊。”记得那天吃完晚饭,父亲随手拿起我放在桌上的一本杂志《儿童时代》,随意翻看了一下看到了里面的一篇文章:《女孩儿也要有志气》。文章写的是一个贫困的女孩儿克服了重重障碍苦苦求学,最终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你看完了吧?我要拿去给班里的孩子们看看。”父亲认真地看着我,“最近我们班有几个女生不想上了,觉得自己一个女孩儿,没必要学习这么辛苦,还不如退学回家找个人嫁了。我想让她们看看,女孩儿也不是非得一辈子在家洗衣做饭,当贤内助。女孩儿也可以有机的事业。”那是80年代初的一天,距今已经快40年了。我早已从当时懵懂的小学生到今天的知天命的年纪,父亲也已离开我们30多年了。仍然记得那一幕,是因为我极不情愿将那本书借给父亲,因为我直观上觉得那本书拿到教室里就再也回不来了——事实证明我的确再也没见过它。现在仍然记得这本书是因为这件事在我的家里后来被无数次地提起。首先是我一遍遍地向父亲抱怨,抱怨他把我心爱的杂志给了他的宝贝的学生,抱怨他把家里的鸡蛋挂面水果拿去给了生病的学生在那个贫困而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东西的价值不亚于现在的海鲜大餐。后来妈妈也加入了数落和抱怨的行列。这时我才知道,爸爸从家里拿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这些书籍杂志,鸡蛋挂面。看到班里有贫困的学生,吃不起菜只能干啃煎饼,生了病买不起药只能硬抗,父亲都会豪爽地掏出他的工资:“拿去!老师有工资!你们还是孩子,身体要紧,学习要紧!”“这钱老师不用你们还!你们好好学习,以后有出息了就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家里又不宽裕,你还在外面充有钱的!为什么不用还?这些东西不用花钱买啊?给生病的学生送碗鸡蛋挂面也就算了,平常的饭钱你也给,没衣服穿你也给,现在倒好,连孩子的书你也拿走了!还说什么借去看几天,几天了?还回来了吗?眼里光你那几个学生,也不知道看看自己的孩子!衣服都短了一大截了也没钱买新的!哪个老师家和我们家似的日子总是过得紧紧巴巴的……”那段时间,很多时候妈妈都会在饭桌上数落爸爸。妈妈的抱怨如滔滔江水,一开始就刹不住,一直说到自己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每当这时,爸爸总是一声不吭。我也吓的大气也不敢出,只敢埋头吃饭。那本杂志,自然是再也不敢提起了。1956年从上海来到山东新汶矿务局——一个刚刚开始建设的矿区,参与建设矿区的第一所中学,到1988年晕倒在课堂上,32年的时间,他都默默奉献在这三尺讲台。我看着他虚弱地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蜡黄的脸上已刻上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父亲的手上还沾着粉笔灰,刚刚,这只干瘦的还我这粉笔。我拿着一块湿毛巾,想给他把手擦干净,才蓦然发现他的手根本擦不干净。由于常年握着粉笔,粉笔灰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手指的纹路,同时刻入手指纹路,在中指的第一个指节的,还有常年使用蘸水笔批改作业、写教案时用的红蓝墨水……病床上醒来的父亲没有问起自己的病情,而是看着窗外萧瑟的枯枝,喃喃地道:“快期末考试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于父亲这一代的教师而言,或许这是一句最适合他们的诗句。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默默奉献不求回报为人生信条。他们实实在在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把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成自己人生的最大乐趣。在父亲工作的单位——山东省新汶矿务局一中,还有许多像父亲一样默默浮现的老教师们。他们中的许多人,或是名校毕业——如毕业于北京矿业大学的陆东祥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的相恒振老师、胡月英老师,四川大学的田发章老师,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振宇老师,中山大学的邓伯练老师,等等。和父亲一样,他们都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个偏远矿区的热血年轻人。一旦到了这里,就扎根矿山,踏踏实实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在他们三尺讲台生涯的几十年里,或许他们有无数的机会离开这里,到环境更为优越的大城市,但他们都拒绝了。或许对他们来说,教书育人,尤其是在这种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教书育人,改变下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比自己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我见到了许许多多自发前来的陌生人,有些还是来自遥远的外地,他们大多是父亲以前教过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看着自己曾经的学生走出封闭的小县城,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大展身手,父亲的在天之灵,应该是很欣慰吧?第三十六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同时将祝福送给千千万万和他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