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来神气一把

 三爱先生之馆 2020-08-17

最近有机会重上庐山,拍了几张照片,觉得拍的挺神气的,就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并配上文字:“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神气过,老来神气一把,如何?”想不到获得亲朋好友们的广泛点赞和好评,让自己回想起年轻时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感触良多,不禁想要议论一下。

议论之前,先看看俺称之为“老来神气一把”的照片:


  01  身后就是庐山有名的仙人洞,拍照的人很多,咱们不去凑热闹,远点拍。

 

  02  无限风光在险峰。

    

03  在“断桥”上,学做“航母Style”。

  

04  为黄龙潭瀑布点赞。

  


05  在清澈的溪流中,站在岩石上神气一把。

为什么说年轻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神气过?听俺慢慢道来:我是在南昌市实验小学念书,读到五、六年级的时候,学习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些字作为标语也醒目地书写在学校的墙上。还记得当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劳动,手工制作煤块,在铁质模具中手工填煤拍打,做成圆台形煤块,晾晒干后可用。在幼小的心灵中,已经埋下长大后做普通劳动者的种子。后来被省重点南昌二中录取,读了点古文,知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受益,满招损”,在咱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是教导学子们要谦虚谨慎、努力上进、严于律己。再后来就考到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读计算技术与装置专业,在我的毕业证里,专门有一页用红字印着主席语录:“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从上面介绍的只言片语中,大致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所受的教育和文化氛围,哪里会有“神气”的成分?不如说,在我的人生字典里就找不到“神气”二字,也许更贴切、更真实。

如今老了,拍了几张照片,里面透出点“神气”的味道,庆幸的是对着镜头神气,这没有关系。“神气”,实际上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对人不行,遇事也不行。对人应该友爱真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事应该沉着应对,冷静分析,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中华先贤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而不是“神气”面对。还有“活到老学到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名言与警句,已经成为文化基因深入自己的骨髓,这辈子改变不了,如果有下辈子的话,也不可能改变。这就是“一方水土一养一方人”的道理,只要我们还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就会打上“中国印”。

作为中国人,或多或少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释道三大家构成,其中儒家经典《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是我国二千多年来士人学子捧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就是拿到现代社会来说,对今人如何做人、干事、创业、从政等均有启迪意义。其中,修身是重点,修身就是修己,就是修养自己的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涵养,练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修己是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且,修己先要诚意、正心,即不欺人,也不自欺,脚踏实地,集中精力做好每一件事。这里没有“神气”的份,“神气”容易让人联想到“神气活现”、“刚愎自用”、“气高趾扬”,这些都是贬义词。所以说,拍照时“神气”点,显得精神,没问题,其他场合可能皆不合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