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八大盖退子弹速度慢,影响作战,日军拼刺刀前为何还要退子弹?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8-17

三八大盖退子弹速度慢,影响作战,日军拼刺刀前为何还要退子弹?

二战时,日军在白刃战中有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那就是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

说起来这是其步兵条令的规定,在热兵器时代,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在大多数影视剧中,白刃战被演成双方上刺刀退子弹,从远距离冲杀肉搏的场面。其实,真正的白刃战并非如此。

在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

也许有人会问,一边冲锋一边射击,不怕伤到冲在前面的自己人吗?其实是我们多虑了,设计战术的人自然也考虑到这一点。

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更加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并不高。反而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糕。

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因为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所以,当时各国军队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更大,从而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其特点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

这使得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

但是它也有缺点,由于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

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且仅受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

所以,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

问题是如果摆一下这个姿势,你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3个严重问题。

其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有很大几率走火,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其二,如果刻意不触动扳机,手指就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

其三,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

可见,日军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这才是日军在白刃战前枪弹退膛的真正原因。

然而,就在日军在总结出白刃战前退子弹的作战方式后,却在退子弹的过程中遇到了另一个问题。要知道,三八大盖其实是一种最不适合拼刺刀退子弹条令的步枪。

中国士兵用的中正式、八一式步枪的弹舱底盖是可以打开的。需要时,打开底盖,就可以一次退光所有子弹。而日本的三八大盖的弹舱底盖是固定的,想退子弹,只能反复推拉枪栓,将子弹一发一发的退出来——这要是直拉式枪机,可能还快点,可三八大盖用的还偏偏是回转式枪机。

于是,日军往往子弹退到一半,我军的刺刀或大刀就已经招呼上来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军队和日军交战中表明,如果双方都使用轻武器,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队并不亚于日军!

专注抗战英雄故事,传播正能量,以大、小人物视角还原抗战真实场面。

任何一个中华英雄都值得被铭记!关注我,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