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马王街道马王村

 在长安 2020-11-03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区西北,东与客省庄相邻,西与张海坡相连,南接曹寨村,北到108国道。位居沣河中下游“沣水碧波”“沣堤榆柳”两处胜景最佳处。

新中国成立初760户,1962年3300人。2012年19个村民小组,1050户,3960人,耕地3300亩,主要分布在郿坞岭南北。

村名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郿坞岭。据1956年于张海坡出土、现存西安考古研究室唐《龙州刺史郭桓墓志铭》载:“景龙二年(公元665)十月四日捐馆,以其年十一月十四日合葬于沣邑乡马坞原。”唐代这里称马坞原。地名普查,原有槐爷庙大梁上书年月为:“戊寅桂月吉日麻邬原”,都是古郿坞的谐音。

清嘉庆《长安县志》记为马王村和马王白家。《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为“马王廒”,当时已是乡级机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大公社时期,与客省庄曾一度合为一个大队称“沣桥大队”,大公社撤销后两村分开,马王村仍沿用“沣桥大队”,客省庄用“沣三大队”名,公社建制撤销后,各队划小,共分11个生产队。

(村内老宅)

董姓最多,以西门社最为集中,白姓多居白家堡,张姓多居南门社,蒲姓多居西堡子,还有姜、胡、何、杨、王、赵、郭、姚、贾等姓。董、白、张、蒲等姓在明、清有关史料碑石中已有出现。

为防止外族入侵,在清代同治六年(1867)修建城墙,东西约600米,南北约300米。昔日古城荡然无存,只有村中执意保存的西门楼昂然屹立在村道旁,门楼匾额上“遥望岐阳”四字古朴苍劲。

108国道路经村北,西户铁路1954年建成,设马王村火车站,给村子带来历史性变化,给村民带来巨大的副业收入。特别是为沣河丰富的黄沙资源提供了运输条件,“沙石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近40年中,是各生产队的主要经济来源。

(马王火车站)

20世纪50—70年代,亩产多年超千斤,在全县排名第一,多次受奖。

20世纪90年代后,村民面临巨大的经济转型和挑战。人们搞水泥预制、出外承包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现在沿街盖起门面房,有商业店铺200多家,马王街道形成商业一条街,成为长安西部一座有相当规模的工业城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