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桑叶茶的药用价值?

 文文ap25 2020-08-17

桑和蚕,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说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开始人工养蚕。考古学家曾不止一次地在殷墓中发现形态逼真的用玉石雕刻的蚕,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帛等字,这说明在当时养蚕在生产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桑和蚕也常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比如孟浩然就说“桑野就父耕,荷锄随牧童”描写的平和的田园生活景象。还有李商隐歌颂蚕的无私奉献写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这些。桑和蚕还是重要中药材。今天给大家介绍与桑和蚕有关的药物。

  桑叶,一般在初霜后采收,有称“冬桑叶”,也有加蜂蜜炮制,成“蜜桑叶”。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一般每次5~9g。《温病条辨》就记载了桑菊饮“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配药精到,止咳效果显著,现在已经被制成中成药。《濒湖集简方》记载用腊月不落的桑叶,煎汤日日温洗眼睛,可以治疗治风眼。《胜金方》治小儿容易口渴可以用蜜制桑叶煎水服用。

  桑枝,性味微苦,平。归肝经。有祛风湿,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的治疗。每次9~15g。当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常与防己、威灵仙、羌活、独活等配合应用。桑枝善于走上肢,尤其善于治疗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可单味药熬膏服或用或者与祛风湿药配伍使用。《本事方》记载治疗臂痛的方子“桑枝一小,细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尽,无时。”《本草撮要》记载'桑枝,功专去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这个外用方子可以一试。

  僵蚕,又名白僵蚕。性味咸、辛,平。归肝、肺、胃经。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等证的治疗。每次服用5~9g。《杨氏家藏方》当中记载的牵正散,专门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组成简单只有白附子、僵蚕、全蝎等三味药物,但疗效显著。

  蚕蜕,有名马明(或鸣)退,即家蚕的蜕皮,性味甘,平,无毒。归心,肝经。有祛风止血,退翳明目的功效。主治崩漏,带下,痢疾,肠风便血,吐血衄血,牙疳,口疮,喉风,目翳等疾病。一般烧灰研末内服,每次1.5-5g。研末外用适量。《本草经疏》:“蚕退如蝉蜕、蛇蜕之类,各因其本质以为用,蚕退得蚕气之余,故能治血风病,血热则生风,妇人以血为主,故尤益妇人也。”

  除了这些,还有一味蚕沙,也是一味良药,具有祛风燥湿、清热活血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筋骨不遂、腰脚痛、腹内瘀血、头风赤眼等症。对于蚕沙来说,春蚕蚕沙为早蚕沙,秋蚕蚕沙为晚蚕沙。但入药而言,晚蚕沙的效果会较好,这也是有些大夫在开药时更加讲究的话,会特意写上“晚蚕沙”三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