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培养孩子的“钱商”

 宛爸育儿 2020-08-17

《宛爸育儿》每日推送最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资深育儿专家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爸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倾情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的第 7 篇原创

文 | 维尼妈妈

阅读需5-8分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童书八点

每天早晨我和维尼爸去上班的时候,维尼姥总是会对维尼说:“爸爸妈妈上班给宝挣钱儿去了”、“姥爷上班给维尼挣钱买果。”

这样的话或许很多家庭中父母或老人都会对孩子说,听起来似乎并无不妥。可是有一天我较了个真儿,真的并无不妥吗?

假使有一天,孩子突然问起我:妈妈,钱是什么?咱家有钱吗?你挣的钱是不是都是给我的?我该如何回答。

对于孩子“钱商”的培养,不亚于“情商”、“智商”。本周话题,维尼妈妈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教育孩子看待“钱”的问题。

给孩子种子还是果实?

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曾刊载了斋藤洋子的一篇文章《幸福的种子》,作为母亲的斋藤洋子说,在大女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家境窘迫,丈夫每天努力地工作,可是还是孩子挨饿,自己陷入了自责。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母亲向自己的父亲求助,做生意的父亲认为,钱会花光,不如有一种赖以生存的技能。于是,他给自己的女儿一些领带,让她靠着这些领带给孩子赚奶粉钱。

在我们观念中,女儿家庭陷入了困境,如果伸手向父亲要钱,父亲理应周济的吧,我们也经常在国产家庭伦理剧和日常中听过这样的话:“没钱管爸要(管妈要)。”

可是这位父亲给予女儿的是不能马上换奶粉的钞票,而是“期待利益”——靠女儿自己的双手去赚的期待利益。

这让我又不禁想到了地球的另一端的那位富豪——脸书的大BOSS扎克伯格。众所周知,他在爱女出生之际,幸福地宣布,捐出家庭持有的99%的脸书股权!

富豪将财产捐出做慈善不光扎克伯格一人,巴菲特、比尔盖茨均是如此,这很不符合咱们国家有钱人的逻辑——挣钱、挣很多很多的钱,不就是让子女少奋斗几十年吗?

曾有一个段子很震撼人心,孩子问爸爸:咱家有钱吗?
中国爸爸的回答是:有!老子挣的今后都是你的!

美国爸爸的回答则是:爸爸有钱,但是你没有,你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给予孩子种子还是果实,我们的传统理念是给予后者。
这也造就了老话儿讲的“富不过三代”:祖代创下江山,二代含着金匙出生,若能继承父业出落得虎父无犬子也好,富二代中一样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只不过他们的起点更高,被寄予的期望就越大;

若不能,则成了“败家公子”,到了三代,战乱或社会大环境变迁,依旧继承祖上风光的真的不多了。

这就是给予果实的代价:果子总会吃完,坐吃山空,不如自己掌握一门将种子变成果实的手艺。

如何培养孩子的钱商

家长摆正了自己的观念后,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人生观和金钱观。

以上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我亲爱的朋友们:接受科学先进的育儿理念的我们,更应当重视给予孩子们“种子”,教会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别管我们目前的经济条件是温饱、小康、中产还是富豪。给予孩子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财富。

❶注重生活中的表达方式

像维尼姥姥和维尼姥爷说的“挣钱给维尼买果”,我不会过分要求老人们注重表达的方式,毕竟每一代人观念不同,家庭中尊重每个人不伤害孩子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让孩子看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年代遗产。

但是作为需要长期陪伴孩子的父母,最好用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工作、奋斗的意义。

工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挣钱,这是我们需要对孩子明确说明的。

我同事家的宝贝今年4岁,她曾经问妈妈:妈妈,你工作挣钱多吗?同事说,不多。

宝贝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工作?

我的同事的话值得家长们深刻推敲,她说:妈妈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你长大了,也要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劳动换取钱,钱换来漂亮的衣服,好看的图书,还有好吃的食物,但并不是说这是唯一的目的。妈妈从工作中获得了快乐,妈妈的工作也让其他人获得了快乐,妈妈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重要。

4岁的孩子懵懵懂懂地点点头,这种观念会像一个小种子,种在她的心里。等她长大,有一天理解“社会价值”的时候,也便可以懂得母亲的用心良苦了。

❷从小培养孩子付出和收获观念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认知“钱”。虽然他还并不知道这个花花绿绿的东西是从哪里来,但从家长们的行为中他会获取这样的信息:这个东西可以换来玩具、食物和好看的衣服。

因此,在孩子开始有意识地“玩”钱或者翻家长钱包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这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爸爸妈妈钱包里本来就有的,而是通过工作、劳动换来的。  

“教孩子成为有钱人,而不是给他钱”,这是很多接受科学育儿观的家长认同的话。

但我并不赞同网上的一些观念,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刷一次碗给5毛钱,擦一次地给1元钱”的这种做法。

因为家务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参与的,这与请小时工、保姆劳动换取报酬的概念不同。如果长期用做家务赚零花钱的方法“诱惑”孩子劳动,就会给孩子造成“帮父母做家务是一项有偿的服务。”

一旦有一天,家长让孩子做一件没有报酬的事情,会换来这样的反问:“凭什么”。

别把孩子养成白眼儿狼。

但我们国家又没有美国的“童子军”活动,孩子通过制作饼干并且贩售的方式收获金钱,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带孩子逛超市:超市里的所有商品是可随意放到购物车里的,但想要带出去,必须有付款的这个过程。

告诉孩子,想要收获,就必须先付出。我们付出钱,获得商品。同样的道理,付出行动,收获成果、金钱。

❸做与“钱”有关的亲子游戏

“花钱游戏”,听起来挺土豪,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家长可以画一个图表,画上家常用品和孩子熟悉的食品、玩具,标上价钱,贴在固定的地方,让他了解钱物的价值。

和孩子玩兑钱找钱的游戏。在铅笔、橡皮、皮球、小熊上贴上价格标签,然后给他一些钱,让他自己算算这些钱可以买什么,决定取舍。

7岁之后的孩子可以和家长们一同玩货币版大富翁的游戏,家长可以借此了解钱的价值及更深奥的知识。

❹有计划地花钱

给孩子制定消费日或者消费计划,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让他懂得有节制地消费、或者储蓄。

到了消费日,可以花掉所有的钱,但是超额的部分只能等下一次零花钱存够了再说。在超市里购物,也要告诉孩子本次的消费预算,防止无限制地“买买买”。

定期整理孩子的“小破烂儿”,带孩子回忆这些东西都是什么时候,从哪里买的,买来之后没有用处,用了多久,是否有必要买。这会让孩子对消费有进一步的认识,可以节制再一次“冲动消费”。

说到底,家长在此真的用当起到榜样的作用,跟风消费和无计划“剁手”会影响孩子养成乱花钱的习惯。

同时,别跟孩子“哭穷”,家境殷实可以告诉孩子不露富,但是别总跟孩子说:“咱家没钱。”

毕竟,物质可以给人安全感,如果家长总是和孩子哭穷,用激将法来激发孩子努力,那么会适得其反,孩子没了安全感,自然不会安心投入学习。

我们在给予孩子“种子”的时候,承诺他们,物质上的安全感可以保证到他们成年,而今后的路希望他们自担重任。

我们给予孩子精神上的财富远比物质上的财富更重要,当然,给予的方式也更需要考量。

相信,孩子会感谢我们给予的可以富足子孙后代的理念,成为精神和物质都富有的人。

在此,为稍大点的宝贝们推荐一套和钱有关的绘本。

作者:【英】格里·贝利 著 ,迈克·菲利普斯 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