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路上的两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宛爸育儿 2020-08-17

《宛爸育儿》每日推送最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资深育儿专家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爸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倾情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的第 13 篇原创

文 | 维尼妈妈

这两天维尼发烧,我发了个朋友圈说“孩子发烧了,吃了退热药,希望是彻底退热了。”

一不小心竟然炸出了一堆医药学“砖家”。

其实但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的,妈妈们在

总有人用责备的口气说:你怎么能给孩子吃美X呢?美X不管用,而且你没看公众号文章吗?美X有问题,你得吃XX,我家孩子一有病就吃XX。”

更有人说:“你怎么总给孩子吃药呢?是药三分毒,你得物理降温啊,我家孩子从小到大发烧就没吃过药,全靠我物理一起交流是很正常的事,但往往交流最后就变成说教和洗脑。降温给降下来的!”

以前看到这样的回复,我通常都会删掉整条朋友圈不再发了,现在看得多了,练就了一身的免疫力,礼貌地说了句“知道了,谢谢关心。”其实内心OS:关你屁事!

育儿路上,若想练就金钟罩铁布衫,真心得时刻念动八字箴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方可解忧!!

关 你 屁 事?!

有了孩子之后,身边就一下子冒出一堆育儿专家。就连小区里平时只顾着伺弄花花草草的大爷大妈,也争抢着跟你抖落育儿经。

记得维尼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带她下楼晒太阳。小家伙把安抚奶嘴叼在嘴里,一边玩着小手小脚在婴儿车里享受阳光。

这时过来了一个年方七旬的大妈,看见孩子在就要上前稀罕稀罕,突然看见维尼嘴里的奶嘴,立刻声色俱厉地指着安抚奶嘴问我:为什么要给孩子吃这个东西?你不知道吃这东西今后孩子长龅牙啊?还容易龋齿!吧啦吧啦吧啦……

我任由她叨叨完, 微微一笑,然后推着婴儿车寻觅清净之处去了。

闺蜜每每提起这件事,都表示对我由衷的佩服,居然能够面对大妈的碎碎念洗脑攻势而岿然不动。按照我以往的性格,难道不应当据理力争抓紧一切普及科学知识的时间,扫除这些牛鬼蛇神的歪理邪说吗?!

其实,那一刻我内心里所有的抓狂都变成了一句话:“关你屁事!”

龙应台在她著作《孩子你慢慢来》中曾说,在德国,任何人都会给妈妈提出一些关于育儿的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来自婆婆、来自邻里或者素不相识的人,但是所有人都会给予妈妈最基本的尊重,他们都会在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说“当然,你才是孩子的妈妈,决定权始终都在你的手上”。

我们国家的人好像天生就没这种界限感,确切地说,是如果一个婴儿出现在人群中之后,人们就立刻围绕这婴儿变得没有界限感。

原本保持距离的人会主动上去摸摸、亲亲小婴儿,然后围绕着这个素不相识的婴儿展开一段育儿观念的交(xi)流(nao)。

对于这些人认同的,他们会夸你带得好。对于这些人不认同的,他们会对你的行为横加指责,好像你是给他们带孩子的。

临了,他们还会扔下一句“我这是为了孩子好!”

为了孩子好?!

不!

为了满足人内心的控制欲!

所有的妈妈都会经历从少女变少妇再到妈妈的阶段,都是从新手妈妈一步步进阶。但并不代表刚当上妈妈的新妈妈就是科学小白,更别用无知当真理!

每当遇上这样的场合,我都庆幸自己足够自信,知识储备足够丰富,才不被“小区大妈育儿经”带歪。

其实能带歪你的不光是小区大妈,歪理邪说从来都是不分年龄段地存在着。

有次带维尼在超市挑拉拉裤,迎面来了一个看上去20出头的姑娘。

姑娘有点人来疯,看维尼冲她笑,就和我唠起了家常。

看我给维尼选拉拉裤,就问我:“孩子多大啦?20多个月怎么还不会上厕所啊?这个得怪你不给她把啊!我家也是女孩,7个月就把尿了,现在也是这么大,早就不穿纸尿裤了。”

我:“她上厕所自己脱裤子吗?”

姑娘:“不啊~从把尿开始就穿开裆裤的!很方便!”

女婴、7个月、把尿、开裆裤……

我过滤了一下关键词之后,面对着这个一脸得意洋洋的姑娘,不禁为她的女儿堪忧。

不过就在这一瞬间,我的头脑中闪出育儿八字箴言的后八个字“关我屁事”!

关 我 屁 事?!

其实曾几何时我也是个遇到点机会就要和各类妈妈交流育儿经的人。

有时觉得对方做得不对的,立刻甩出自己的观念“以正视听”。

现在想来,对方礼貌又平静的面孔下,也一定藏着一串“关你屁事”的内心戏吧?!

我的心理咨询师导师曾接待过这样的一名来访者。

一位初中生妈妈,心急火燎地找到他,说了一个孩子的问题之后,向我的导师寻求解决方案。

我的导师问,这是您家孩子的问题?

那位妈妈摇头:不,这是我闺蜜家孩子的问题。

导师把手一甩:请您的闺蜜亲自来和我谈吧!

那位妈妈一愣,说:我俩关系挺好的,我看她对孩子的问题实在没有解决办法了,就想先替她问问您。

导师只请这位妈妈让问题孩子的家长亲自来,就不再回复了。

我当时只觉得导师是太摆谱。不过他却说,不管是今后从事咨询也好,还是向他人提供帮助也好,最忌讳的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其实在这件事中,最急需解决问题的是那个问题孩子的妈妈,但她对谋求咨询寻求帮助上采取都并不是积极的态度,也就是说,反而是刚刚离开的那位妈妈剃头挑子一头热。

如果主观上并没有强烈的愿望,所获得的帮助和咨询的效果是极差的。

向他人强行灌输育儿经同理。

我也发现一件非常有趣的现象,但凡有点育儿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妈妈,都会认为自己的育儿观无比正确,也会每天在如潮水一般的育儿观中寻找相同的大V观点做支撑而寻求认同感。

换句话说,谁信服得了谁呢?

曾经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些不认识或不熟悉的妈妈给孩子看流水线生产的垃圾儿童读物,都是憋不住要“指点”一番。

现在想来蛮是可笑:对方的成长环境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是“绘本”,人家看得正起劲的,用得着我在这以专业的观点品头论足?

我的导师说的那段话没错:

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别打着为别人好的名义,侵犯别人的人生。人和人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每个人也各有各的三观和苦衷。

所以,做好三件事:知道什么是对的、去做、不强迫别人去做。

每天,我们睁开眼睛就会被动接受各种各样的育儿观念,有些本身就是备受争议,就连那些大V专家都会在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上重新质疑,更不能说哪个是绝对的正确,哪个是绝对的错误。

在科学的前提下,只有适合你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每位妈妈都是被尊重的,也希望每位妈妈都能尊重别人的育儿方法。

哪怕对方的方法荒谬至极,你想发扬雷锋精神,也得是在她意识到而主动寻求自身改变时的锦上添花。

育儿路上,带好自己的孩子,管好自己的娃。对自己足够自信,对他人足够包容。

与君共勉,晚安!

维尼妈妈:前媒体记者,专栏作者,亲子阅读推广人。

专注儿童发展心理及精神分析,育儿同时疗育自身

关于这个公众号

由国家高级营养师、高级育婴师

宛 爸

领衔打造的互动育儿平台

10年经验积累 十余万家庭受益

0-6岁宝宝的全方位养育

营养辅食 | 科学养育

育儿热文 | 绘本阅听

好物推荐 | 定期微课

这是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的育儿号

宛爸育儿

“用现在守护现在,用未来遇见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