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宛爸育儿 2020-08-17

专注亲子阅读栏目 童书八点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养育|微课|童书|故事|好物

这是我们讲的第 173 个故事

文| 维尼妈妈

播讲| 维尼爸爸

阅读时间:5-8分钟

点击绿色图标听故事

前几天维尼妈妈扫新闻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全国离婚纠纷大数据分析报告:

离婚率依然呈现上升趋势,而且从“七年之痒”缩短到了“三年”

这些数据仅仅是法院受理离婚案件的部分,还不包括夫妻双方去民政局办理离婚的部分。

如果把那一部分的数据加起来,数目更为可观了吧!

离婚,已经成为了我们身边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记得《我的前半生》大火的时候,我也每天在追,看罗子君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弃妇逆袭成职场精英,虽然贺涵和唐晶让她走了不少捷径,但能成为业绩最强的销售冠军,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突破新人阻碍,这跟她自己的努力分不开。

看到罗子君逆袭成功,我竟然开始觉得这婚她离对了(虽然是“被离婚”)!

虽说古话讲“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但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讲,诸如家暴、出轨,以及真的过不下去了的这些情况,与其隐忍心痛不如快刀斩乱麻。

因为谁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婚姻不是儿戏,但也不能因为一桩不幸的婚姻搭上自己的半生幸福。

与其在不幸福的婚姻中挣扎痛苦,不如放手重新来过。

对于没有孩子的夫妻来说,离婚可能就是两个人轻松地再见。有了孩子,面临婚姻危机,又想到了更为严肃的问题:孩子怎么办?

很多人说:“我不能离婚,我为了孩子,也得给他一个完整的家。”

其实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才更应该为他营造一个健全的母亲、一个健全的父亲,而不是让孩子在有名无实或者硝烟弥漫的婚姻中成为牺牲品。离婚之后,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新的完整的家庭,也同样可以和前夫前妻平和地对待孩子的教育,因为两个人的情感就纠葛和对错与孩子无关,毕竟是他的亲生父母,在对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仍然需要两个人共同出力。

爱情会转瞬即逝,唯有亲情永远不可割裂。

在离婚后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罗子君最先是带有着敌意和戒备心的。

因为她和陈家争夺孩子的抚养权,费了好大了力气才把孩子留在身边,一个单亲妈妈,像母狼担心幼崽被抢走一样,担心自己的孩子再一次被陈家夺走。

毕竟,有玩具及物质上的诱惑,孩子最容易“投降”。

贺涵的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其实也道出了离婚夫妻的相处之道:平和,宽容。


我并非提倡离婚,也不支持以“替孩子着想”的名义强求和维持一段不幸婚姻。

离婚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便一场婚姻如灾难现场般惨烈,也没必要让孩子目睹满目疮痍。

父母带给孩子的,永远都是他们一成不变的爱。

离婚是个很现实的话题,也是面对单亲家庭孩子不可回避的话题。

也曾经有家长问过我,有没有指导单亲家庭孩子心理成长的绘本。在我所阅读过的绘本中,除了《我的爸爸叫焦尼》之外,就是这本《我们永远在一起》,触及心灵,值得推荐!

绘 本 说

这个女孩名叫慧心。 

秋天,树叶落寞飘零的时候,原本完整的家离散了,女孩“有的时候和妈妈住”,“有的时候和爸爸住”。

翻开第一页,昏黄的基调和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又没有露出正脸的父母形象已经爱告诉了我们:他们离婚了。

但与这份昏黄基调不同的是,女孩和她身边的狗狗都是微笑着的——这也暗示着父母给予的爱不会变,也不会让孩子感到紧张得透不过气。她依旧能够享受两份温暖,只是他们不住在一起了而已。

尽管父母分开,可是女孩依旧和她的小狗在一起,永远在一起。

她还是在原来的学校上学,还是和老朋友一起玩,从来没变过——不为父母离异而刻意改变自己,是最好的状态。

她的父母依然爱她,她有时会在妈妈家的双层床上睡,有时会在爸爸家舒适的小床上睡。有时妈妈会带她去公园,有时爸爸会带她去钓鱼。

生活同以往没什么两样,他们还会遇到琐事和亲子冲突并且为之心烦,比如,小狗弗瑞德带给他们的烦恼。



小狗会冲着妈妈家隔壁的小狗汪汪叫,会吃掉爸爸的袜子。

这种亲子间的矛盾冲突,他们的表达就像当初他们闹离婚时一样:我受够了,我不相和这只狗待在一起!

为什么要把我的生活和弗瑞德搅在一块儿!

但小女孩说,“弗瑞德是和我在一起的啊!”

想必父母也该明白,分离不能割裂亲情,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亲子关系上。

所以,他们正确面对,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妈妈和女孩一起想办法,很快就让弗瑞德和邻居狗狗成了好朋友;

爸爸和女孩一起想办法,给它买了狗狗玩具并且让它再也不吃袜子。

这就是小女孩的全部生活,尽管有时她会去爸爸那里,有时会去妈妈那里,但是她明白,他们给她的爱永远不变,他们和她永远在一起,从未分开。

这本书只有小女孩和狗狗的故事,作者借她和狗狗的“永远在一起”,暗示父母对她的关爱不会因改变而改变。

她的父母却始终没有露脸,但是,我依旧能够读出她父母的样子:

温柔,平和,从容。

他们以理性的姿态修复共同的创伤,紧密维系、愉快享受并且倍加珍惜亲子感情不抛弃不放弃,这样的态度和信念,伴随孩子走过艰难的开始,以及将来很长很远的路。  

为孩子示范积极的应对方式,帮助孩子发展“心理弹性”,是父母的责任。“心理弹性”包括自信、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和承受压力、寻求支持、自我恢复的本领。 

如果说存在永远,那么变化是永远的、亲情是永远的、内心的自觉和能动是永远的,也许这才是“我们永远在一起”的真正含义。 

出版致谢

书名:我们永远在一起

书名:我们永远在一起
作者:[美]南茜·科菲尔特 文 [美]崔西亚·图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