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穿鞋or赤脚,这篇文章或许能治好你的强迫焦虑症

 宛爸育儿 2020-08-17

致力打造综合育儿公众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育婴师

宛宁 领衔打造

亲子阅读推广人维尼妈妈

电台主播维尼爸爸联袂奉献

食育  |  养育  |  童书  |  故事  |  微课 |  好物

原创第86 篇 

文 | 宛爸+维尼妈妈

阅读 分钟

昨天社群里聊到要不要给孩子穿鞋的问题,却不想因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一位妈妈向大家询问给孩子选什么室内鞋好?

另一位妈妈反问,为什么要给孩子穿鞋?光脚不好吗?

“穿鞋or打赤脚”,就跟婴儿吃完辅食要不要马上吃奶这个问题一样,总是能够争论到可以打一架的地步。

维尼在一岁以前就没穿过鞋,夏季外出时甚至连袜子都很少穿,现在3岁半了,也是经常在家里光脚丫跑。

对于她穿不穿鞋这个问题我也是重度强迫症,因为最近天气太反常,我怕她因为受凉而滴尿,天天追着屁股嚷嚷穿鞋穿鞋穿鞋。

不过也觉得强迫到心累,只要地上不脏到扎脚、只要她也没有出现滴尿等情况,就由她去好了。

但是我相信,像我这样犯强迫症到心累的家长也并不少。

即便是妈妈觉得孩子光脚没有什么,家里老人一定会有“寒从足起”这样的说法,追着孩子一定要套上鞋袜。

我和宛宁老师因为这件小事讨论了一个晚上,觉得从观念上讲,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决定有必要写一写。

妈妈们对于东西方育儿观点要能辩证分析,否则很容易错误理解成“要么都对,要么都不对”。

我们不赞成听风就是雨的一刀切,我们这篇文章的分析,或许可以治好你的“到底给不给孩子穿鞋”强迫症。

足弓发育和穿鞋有必然联系吗?

很多妈妈认为穿不穿鞋是影响足弓形成的关键。

这个还真不是绝对。

简单说,影响足弓发育的三个条件是骨骼,肌肉,韧带。

这三点与是否穿鞋并无必然联系。

足弓高低不同的形成,与生活、习俗及所处环境有关。

以南方山区或平原农耕农民人群举例来说,一年四季多劳动,只穿草履或赤脚下田,所处环境大多是泥土地,柔软对于足弓有托和缓冲作用。

这样的足,不着鞋袜,毫无束缚,能活动自如,保持了原来肌肉韧带的紧张力和弹性,无导致软组织挛缩的因素。

其次,农民终日田间劳动,足内、外在肌均得到锻炼,肌肉发育良好,能起到对足弓的保护作用,因此这些农民极少有扁平足症的发生。

但城市里,孩子并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脚裹在鞋子里,使肌肉常处于紧张状态,再加上道路平坦整齐,出门汽车代步,甚少活动。

在家以理石、水泥、地板为主的硬质地面活动等。

在上述情况下,足肌缺乏锻炼,不够坚韧。若再加上孩子身强体胖,体重增加,足弓不能承担,便易形成平足症。

防止孩子形成扁平足,妈妈们可以在家和宝宝互动训练脚步韧带和肌肉哟,如上图所示。

“打赤脚”的好处

从感觉统合需求出发,光脚满足孩子的皮肤感受。

皮肤是人体最大(面积)的器官,约占人体16%的比例。

皮肤感觉是指由皮肤感受器官所产生的感觉。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痛觉、冷觉和温度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未引起皮肤变形时产生的是触觉,引起皮肤变形时便产生压觉。

触觉、压觉都是被动的触觉,触觉和动觉结合产生的触摸觉则是主动的触觉。

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空间、家具、设备等给人体的刺激程度;振动大小、冷暖程度、质感强度等;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等,这些我们身边经常接触的东西,除视觉器官外,主要依靠人体的肤觉及触觉器官。

为了让皮肤感受到这种外界的压力,足部可以更好的体验到皮肤对外界的刺激反馈。

婴幼儿穿鞋和不穿鞋,足部感受存在极大的差异。

隔着鞋袜,阻断了孩子触觉神经的发育,也阻断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说鼓励不穿鞋是正确的。

那为什么又要穿鞋?

鞋子起到保护作用

当人体在行走过程中,脚会前伸远离身体的垂直中线,如果遇到地面上有危险坚硬的物体,脚趾会受伤。所以穿鞋是为了保护脚趾骨骼。

恰巧初学走路的孩子,不会稳稳走,跑,跳,串,蹦,踢等动作居多,极易伤到脚趾。

增加摩擦力

行走过程中是靠肌肉牵引骨骼交替重复完成。

因为鞋的不同材质和底部花纹,可以保证在行走摩擦力不同,增加身体的稳定性,减少肌肉和骨骼的无效能量损耗。

举例,职业足球运动员为什么在草坪搭配钉鞋来进行运动,草地可以缓冲对足部的能量释放(上文部分提到地面对骨骼问题),另外钉鞋可以增加摩擦力。

大家脑补一下,世界杯的足球运动员们在水泥地穿着滑板鞋踢球能什么场面。自行脑补“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所以宝宝在发育过程中,穿鞋是为了更好的运动,靠鞋底提升摩擦力。

妈妈们可以试试在家里的地板、理石地面、水泥地面跑然后一个急停的感受。

隔凉隔热

这里不得不说到“寒从足起”这件事了。

不少妈妈摸到孩子手脚冰凉就觉得他冷,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科学的方法是判断孩子冷热的部位是后脖颈至背部,前胸位置,而不是手脚。

那么,脚凉不用来判定孩子冷热,妈妈们又会认为,“寒从足起”这事用在孩子身上不靠谱。

其实“寒从足起”的说法却并不一无是处。

或许有的妈妈不认可中医的“热从头生,寒从足入”。那么现代医学也表明,人体的内脏器官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持正常生理功能。

相信不少妈妈自己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天凉的时候感觉总想上厕所,喝点水就有尿感。

有的孩子会因为天凉而滴尿,内裤经常湿湿的(俗称拉拉尿)。

当外界变冷时,人体机能自动调节,为了不使体内热量散失,手脚血液会回流以保持内脏器官所需的温度。

当脚下温度低时,脚部血管收缩,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顺畅,这样人的全身都会感到寒冷。

能缓解的方式只能通过提高热量获取降低寒冷,快速的方式是增加热饮供给。

但是增加了热量,机体有需要代谢,这样一个循环形成,受凉后饮水,饮水增加泌尿系统代谢的过程。

另外,足部受凉后,下肢的自律神经(自律神经是指它独立自主而无法用人体自己意志去控制的神经)功能调节不顺畅、膀胱括约肌松弛,从而有尿感频繁,所以也会造成孩子尿多,尿频的现象。

我们要综合考虑我国的地理因素和每个家庭装修的地面因素。

冬天南方没有供暖的地方,家里又是理石(瓷砖)地面,哪个妈妈会选择让孩子光脚踩在地上呢?

但到了夏季地面温度上升,在房间里你再追着给孩子穿鞋,真心就是自己犯强迫症了。

今年四月份,东北的天气就非常不正常,一直在10度左右徘徊,加上那时停了供暖,维尼光脚在地上跑,出现了滴尿的情况。

其实孩子也能感觉到不适,她光脚走路的时候,尽量用脚掌外沿或脚跟着地而不是让整个脚心着地。(类似下图这个滑稽又别扭的走路姿势)

我问她为啥这么走路,她说凉,然后自己就去套鞋袜了。

不过,1岁以前的婴儿,还不能站立走路的,也要因“寒从足起”的名义给穿上鞋袜,那就有点过分了,这样做只会增加皮肤透气的负担,减少神经的感受刺激。

1岁前不会站立走路的孩子不用穿鞋,夏天出门晒太阳也不用穿袜子。

维尼还不会走时,夏季出街基本都是这个造型,做好防晒和防蚊就可以了

夏天不会出现寒从足起的问题,但是细心的妈妈们一定要想到另一个因素:地表温度会不会烫脚。

穿鞋的作用就是隔热了。

维尼妈切身体会过一次光脚走路被烫到的经历。

今年1月在斯里兰卡的波隆纳鲁沃古城,按照习俗游客不允许穿鞋进入,当我撒欢把鞋子甩掉准备和古城零距离接触的时候,暴晒的城砖、炽热的地表温度给我来了个下马威,我只能老老实实穿了双袜子。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想武断地告诉各位妈妈,穿鞋好还是不穿鞋好,因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总会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因此,我们更想给妈妈们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案,告诉你何时给孩子穿鞋,何时不穿鞋:

何时穿鞋(袜)

1、宝宝会站立(行走)后,外出时要穿鞋,及时满足孩子在室外会有站立或行走欲望。

2、地面有异物、有伤害到脚部风险时要穿鞋。

3、寒冷季节温差变化大的时候要穿鞋。

4、不论室内外,做剧烈运动都要穿鞋。

何时不穿鞋(袜)

1、1岁前不会站立及行走的婴幼儿不用穿鞋。

2、初学步孩子在安全的室内环境活动时不用穿鞋。

3、睡觉时不用穿袜子更不用穿鞋(实践中真的有妈妈怕孩子冷睡觉都穿着袜子)。

4、天热,室内外温差不大不需要穿鞋袜。

最后,致亲爱的妈妈们:辩证分析那些育儿观点,并把感受还给孩子。

宛 宁 · 私人母婴顾问

资深育儿专家,辽宁省营养学会会员,公共营养师培训师,国家高级育婴师,高级营养师。

10年营养培训师及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由专职讲师转型到私人母婴顾问。

服务指导了千万家庭,积累了大量实用育儿经验,深知食物营养和母婴健康密不可分。


每日营养辅食

QQ弹弹好消化,宛爸给宝宝做粽子喽!

点击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